作品简介
《生查子·只知眉上愁》是宋代诗人陆游所纳妾室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用黄昏雨打芭蕉烘托不可名状的愁绪;下片想拂去这浓重的愁情,愁却依然留在打结的眉头上。此词语浅情深,四个“愁”字,复叠而出,口吻自然真率,颇有乐府民歌的风格。
译文注释
译文
只知眉上愁,不识愁来路(1)。
只知道愁爬上了眉头,却不知愁来自何处。
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
江南雨水阵阵,窗外芭蕉棵棵,黄昏时,雨打芭蕉的声音传入窗内,让人辗转反侧。
晓起理残妆(2),整顿教愁去。
清晨梳洗昨天残留的妆饰,想好好打扮一下把愁赶走。
不合(3)画春山(4),依旧留愁住。
可眉毛怎么描画都是愁眉不展的样子,看来不应该画眉,因为又把愁容留在了眉间。
注释
(1)来路:来由。
(2)理残妆:理:这里指化妆整容。残妆:犹言残容,指前夜面部化妆已残。
(3)不合:不应。
(4)春山:指眉,谓眉如春日之山容,其色如黛。
创作背景
《生查子·只知眉上愁》此词具体创作时间未知。清代词人徐钪编辑的《词苑丛谈》里记载了陆游纳妾一事:陆游在一驿站的墙壁上看到了一首诗:“御街蟋蟀闹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一夜凄凉眠不得,呼灯起坐感秋诗。”陆游很欣赏这首诗。后来得知是驿卒的女儿所作,遂纳为妾。不过没过多久,陆游的妻子便把这个小妾赶走了,小妾很伤心,走时作了这首词。
文学赏析
就词论词,《生查子》突出地写了一个“愁”字,写了一位闺中女子的哀愁。上片写黄昏,下片写次晨。
开头“只知眉上愁,不识愁来路”两句写她揽镜自照,只见双眉紧蹙,眉上生愁,但又不知愁从何来。此词用语平易,但并非直抒胸臆。她诉说有愁,但又不说愁的原由,欲说还休,耐人寻味。“紧接”窗外两句,字面上宕开一笔,写芭蕉滴雨,似与愁无关,实际上是衬托愁苦之甚。芭蕉滴雨的意象,正如梧桐滴雨、水滴漏声一样,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不鲜。经过历史的积淀,芭蕉滴雨已带有传统的喻义,成为渲染愁情的一种特定景象。。“阵阵黄昏雨”一句,点明时间在傍晚,这是其一;处此暮色正浓的风雨之时,其愁情更浓郁,这是其二;从过片“晓起”句来看,又暗示女主角从晚到晓,彻夜难眠,这是其三。宋人有句云:“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此词中女主角殆亦如此,但并未直接说破。
下片写晓起梳妆打扮。“晓起”两句是说经过一夜的愁思,希望能从打扮中高兴起来。但“不合”两句,文笔陡转,谓在画眉时愁又复现。画眉是古时妇女理妆必有的内容,而这里说“不合画”,即不该画,就表现出女主人公不愿愁而又无法排遣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春山,指眉,因春天之山,其色黛青,故以此来取喻,即五代蜀牛峤《酒泉子》“眉学春山样”之意。“不合”两句这一结尾,又呼应开头的“眉上愁”,至此,读者才知道上片乃是女主角理晚妆时照镜自怜的情景。古时妇女一日理妆两次,除晓妆外,傍晚还作晚妆,或称晚饰,庾信《七夕赋》“嫌朝妆之半故,怜晚饰之全新”即是。
此词的特点是语浅情深。四个“愁”字,复叠而出,口吻自然真率,颇有东府民歌的风格。前两个愁字,一是讲此词主旨为抒愁,这是明说,一是讲愁之原因,却不明说;后两个愁字,一是希望愁去,一是愁却不去。从晚妆到晓妆,围绕画眉而写出对愁的不同感受,平易的语言使之流畅亲切,曲折的结构又表示时间的递进,把满腔的莫名愁怨和盘托出。这使读者感受到主人公遇不幸事之后的愁闷情绪。
这首词八句四十个字,上下片四见“愁”字,其所写也始终未离开愁。首二句直言愁;次二句用景色映衬愁。过片换头二句欲销愁,结以愁仍不去。作为愁的载体,是眉,起结呼应。语言平易,情节单纯,愁情随时间的悄悄脚步而递增。古人说:“夫词者,性情事也”(谢章铤)。而摅写性情,贵在真实。所谓“情真、景真,所作必佳”(《蕙风词话》卷一);“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窥词管见》);阅读这首词,如听一位不幸妇女的哀哀倾诉,最后和女主人公一样:“不识愁来路”,又是颇耐寻味的。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夏承焘、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01页
- [2]王新霞,杨海健编注. 学词入门第一书 白香词谱[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 ,30.
- [3]张明叶. 中国历代妇女诗词选[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 ,399.
- [4]王爽主编. 宋词三百首 新编[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6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