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引·秋深最好是枫树叶

秋深最好是枫树叶,染透猩猩血。

风酿楚天秋,霜浸吴江月。明日落红多去也。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清江引·秋深最好是枫树叶》是元代散曲作家杨朝英创作的散曲。此曲描写南方的深秋景色,尤其注重对于枫叶的描绘,曲中充满着壮阔优美的氛围,并寄寓了作者深沉隽永的人生感悟。全曲文辞典雅,色彩浓艳,工巧凝练,洋溢着豪情逸兴,境界开阔,精致深蕴。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秋深最好是枫树叶,染透猩猩血(3)

深秋时节,最美的要数枫树叶,那一片红色像浸透了猩猩的血。

(4)楚天(5)秋,霜浸吴江(6)月。明日落红(7)多去也。

秋风酝酿出楚地无边的秋色,秋霜浸染着吴江中的一轮明月。经过一夜的疾风寒霜,明天定会有更多的枫叶坠落飘零。

注释

(1)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2)清江引:曲牌名。北曲属双调,五句二十九字,句式为七五五五七。

(3)猩猩血:形容鲜红色。

(4)酿:酝酿,此有促成、加深之意。

(5)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属楚国,此泛指南方一带的天空。

(6)吴江:即吴淞江,此泛指南方江河。

(7)落红:通常指落花,此处指凋落的枫叶。

创作背景

元代泰定元年(1324)前后,杨朝英曾流寓江南,这期间编撰了散曲集《阳春白雪》。这支《清江引》散曲以江南的深秋景物为背景,当作于作者流寓江南时期。

文学赏析

《清江引·秋深最好是枫树叶》这首小令描写的是深秋景色,尤其注重对于枫叶的描绘,并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深秋本是一个万物凋零的季节,作者笔下的秋天却充满着壮阔优美的氛围,并寄寓了作者深沉隽永的人生感悟。

开头二句“秋深最好是枫树叶,染透猩猩血”,主要描写深秋的枫叶,突出其红的特点,红得似火,如同鲜红的血液。猩猩血,古人多以猩猩血比喻鲜红的颜色,作者这里用猩猩血来形容枫叶,显得极为精彩。用“染透”二字来极言枫叶色彩之浓。“最好”则接应上句,枫叶那么红,如此有活力,这是最能代表秋天的美妙事物了,表达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是对枫叶在深秋中生命力的由衷赞美。从此可以看出,作者眼中的秋天并不是凋零的季节,而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代表着热情与活力。

“风酿楚天秋,霜浸吴江月”二句从描写枫叶扩展到整个南方的大地,描绘出一幅壮阔美丽的秋景图。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吴江则泛指江南的河流。由小小的枫叶拓展到整个秋天。万里南国,阵阵的凉风吹遍山河,吹出了绝美的秋色。置身于如此广袤的天地之中,让人禁不住打开心胸,想要高歌一曲以抒发自己心中的豪迈之情。其中“酿”字用得极其凝练。“酿”本指酿酒,这里有促成、加深的意思,显示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给秋景图添上了绝妙的一笔。这两句曲文运用白描的手法,以简单的笔墨,工稳的对仗句式,创造出了一个恢弘阔大而又美妙妖娆的艺术境界。最后一句“明日落红多去也”,表达了作者对即将凋落的枫叶的惋惜,更突显出他对枫叶的喜爱之情。此句还寄寓着作者对于人生的深沉感悟,枫叶虽美,终将凋落,有着类似“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的感慨。

此曲以简明雅致的语言,在楚天、吴江的阔大背景上,描绘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色彩浓艳的深秋风景。整首小曲虽然短小却描绘了一幅阔大壮美的深秋图,有着独特的韵味,深得唐人绝句佳景。

作者简介

杨朝英

杨朝英

元代散曲作家

杨朝英(生卒年不详),号澹斋,青城(今山东高青县西青城镇,一说即四川青城)人。与贯云石相友善,张之翰称其“灭除是非心,消落忧喜意”(《杨英甫郎中澹斋》)。至正年间,编有散曲选集《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和《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使元人散曲多以传世,工散曲,《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碧海珊瑚”,杨维桢把他与关汉卿、庾吉甫、卢疏斋交列 。现存小令二十余首。

参考资料

  • [1]隋树森.全元散曲(下)[M].北京.中华书局.1964.1295
  • [2]邓元煊.元曲:彩图版[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2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