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碑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戍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悠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峄山碑》即《秦峄山碑》的简称,《秦峄山碑》者,始皇帝东巡,群臣颂德之辞,至二世时丞相李斯始以刻石。今峄山实无此碑,而人家多有传者,各有所自来。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原石为北魏太武帝推毁,存本文宝言是铉所摹,文宝又言尝亲至峄山访秦碑,莫获,遂以铉所摹刻石于长安,世多传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大秦先祖建国,在那辉煌昔日,子孙世袭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讨伐叛乱逆贼,威名震动四边,武力直达远方。

戍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犬戎敢不遵奉,历时数十年间,扫灭六国豪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登基二十六年,上天授我尊号,孝道明显昭彰。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大业既已成就,于是施恩天下,亲自巡幸四方。

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悠长。

登于峄山之巅,群臣竞相跟从,沐浴天恩荣光。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追忆战国乱世,各国分土建邦,灾祸从此释放。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攻战无止无休,鲜血浸染荒郊,一如远古蛮荒。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华夏虽无万世,圣明五帝三皇,谁可疗此恶疮?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唯我大秦始皇,天下定于一邦,再无战祸创伤。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消灭灾荒祸害,百姓安康宁定,福泽久远绵长。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群臣称颂不尽,刻于峄山石上,功业永传万方。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1)。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

注释

(1)其于久远也:“其”通“期”。

文学赏析

其形式皆为四言韵文,字迹横平竖直,布白整齐,笔画挺匀刚健,风格端庄严谨,一丝不苟,字的结构上紧下松,垂脚拉长,有居高临下的俨然之态,似乎读者须仰视而观。在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整齐化一、从容俨然、强健有力的艺术风范与当时秦王朝的时代精神是相统一的。这些刻文,对后世碑刻铭文书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唐张怀懽在《书断》中将李斯的小篆定为“神品”,赞曰:“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称其用笔“骨气丰匀,方圆绝妙”,由此可知李斯的书法结体稳健匀称,法度谨严,故书界有“学篆必先宗‘二李’(秦,李斯;唐,李阳冰)”之说。

《峄山碑》线条圆润流畅。结果对称均衡。形体清瘦修长,风格精致典雅,可谓一派贵族风范。加之该碑笔法严谨,端庄工稳,临写尤其能强化手腕“提”的功能,增强“中锋”意识,因而不失为学书入门的最佳范本。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认为此碑线条粗细匀称,用笔似乎简单,甚至以为用秃笔或将笔尖剪掉书写即可完成,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其原因是未能“透过刀锋看笔锋”,对小篆笔法没有作深入了解所致。倘若将《峄山碑》解析解读后便可发现,其线条是在圆匀的笔致中凝结着敦厚的力量,滋润而不软沓,流畅而不浮滑。它使人们在圆匀劲挺的点画中,仍能品出隽永超逸的韵味。可以说,《峄山碑》线条的墨迹呈现应当是鲜活的,跳荡的。既有力度又有厚度,更有线条自然的粗细变化及书写时的节奏变化,切忌把它当成板滞僵硬的美术体对待。

作者简介

李斯

李斯

秦朝丞相

李斯(前284—208年),字通古,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极力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