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

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寄语东风休著力,不禁吹。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回忆亡妻生前时的场景,伫立红桥,罗衣吹起,表达了词人对妻子的怀念之情。下片首句意思重叠,写出了少女的孤独,之后“寄语东风休著力”摹写少女心事、少女情态。全词情真意切,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1)缕金衣(2)。采得石榴(3)双叶子,欲贻谁?

她伫立在垂柳飘飘的红桥之上,罗衣被风吹动,轻轻扬起 她伸手采下一个带着成双叶片的石榴,不知道是想要送给谁?

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寄语东风休著力(4),不禁吹。

纵使满怀柔情在落日中等待,也只能独自一个人空对着斜阳 希望那春风不要吹得太过用力,风中的人儿恐怕经受不起了。

注释

(1)越罗裙:越地所产之丝织物,轻柔而精美。

(2)缕金衣:绣有金丝的衣服。

(3)石榴:石榴树。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石榴,一名丹若。梁大同中东州后堂石榴皆生双子。南诏石榴子大,皮薄如藤纸,味绝于洛中。”

(4)著力:用力、尽力。

创作背景

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三年后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这首词即是一首悼亡之作。

文学赏析

《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这首词描写了一个感春伤春的女子,将其怜春、惜春又怨春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有人在垂柳的掩映之下小立红桥,越罗向以华美精致著称,这倒不一定是实指,而是以“越罗裙”代指华美的衣着;缕金衣具体来说就是绣有金丝的衣服,也称金缕衣,唐诗名句有“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这可不是“金缕玉衣”哦,用“金缕衣”,意义和“越罗裙”一样,是描述衣着的华美。正是这样一位衣着华美的女子在垂柳的掩映之下独自站在小红桥上。

“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美女站在桥上是在想什么呢,“双叶”是说成双成对的叶子,进而由叶子的成双联想到人的成双——诗歌里提到双叶,通常就是情侣相思的意象,和石榴双叶相关的最常见的一个动作就是“寄”,意思大略也就是容若“欲贻谁”的“贻”。摘得了象征相思的双叶,就要寄给情人。但是,这位“采得石榴双叶子”的女子却在小红桥上痴痴地站着,这石榴双叶虽然已经采在手里,却不知道要寄给谁才好。

下片对句“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落日和斜晖其实是一个意思,用在对仗里,意思重叠,通常不为诗家所取,但容若用了一“当”一“送”两个意义完全相反的动词使落日与斜晖的意义重复反倒生出了一番特殊的修辞意味。一个“有情”,一个“无伴”,写出了少女的孤独,那孤独并不是深沉的,恰恰因为肤浅而透出了几分憨态和可爱。

结句“寄语东风休著力,不禁吹”,这个动词“寄语”,主语既可以是那位少女,也可以是旁观的诗人,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怜惜那小红桥上因伤情而孤独,因孤独而孱弱,因孱弱而弱不禁风的少女,所以叮嘱东风,轻轻地吹呀,不要吹坏了她。

这首词,正是花间笔法,摹写少女心事、少女情态,却比花间少了几分粉腻,多了几分清新。花间虽是词的正根,流弊却是艳俗,总要被文人雅词冲洗得纯净的。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

参考资料

  • [1](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130页
  • [2](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1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