渰渰

渰渰轻云弄落晖,坏檐巢满燕来归。

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渰渰》是北宋诗人王令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的喧闹。诗人通过各方面的景象,表现大自然的节物,流露对春天逝去的惆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渰渰(1)轻云(2)落晖(3)坏檐(4)巢满燕来归。

淡淡的云彩,舒卷轻飏,伴随着落日的余晖,在天空中飘荡。破败的屋檐下,燕巢中小燕已经挤满,老燕正在回巢,上下翩翻。

小园桃李东风(5)后,却看杨花自在飞。

春风已经吹尽,小园中的桃李纷纷凋谢;眼前只有杨花似雪,漫天飞扬。

注释

(1)渰渰:云起貌。

(2)弄:伴随。

(3)落晖:夕照。

(4)坏檐:破败的屋檐。

(5)东风:春风。

文学赏析

《渰渰》诗是写暮春,却截取首句“渰渰”二字作题,虽是无题诗的传统做法,但由于“渰渰”二字形象地表现了春云纡徐兴灭的状况,增添了诗的韵味。

首句是远望,写晴天、落日。从云起笔,说春云轻飏自在,在天空中缓缓飘荡,使落日的余晖时隐时现,变幻多采。以“弄”字来表现活泼的兴致与情态,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手法,如李白《别山僧》“乘舟弄月宿泾溪”,于良史《春山夜月》“弄花香满衣”。宋人把这一用法扩展,从写人的动作移到写自然,赋予本来没有情感的景物以情感,表现动态,抒发自己轻松愉快的心情。如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娇云浓暖弄阴晴”,与王令这首诗一样,以云的变化来点化阳光的变化。同一用法,在词中更多,如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柳永《望海潮》“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都寄情于景,工致绵密。

次句写眼前,写破屋檐下,燕巢里已住满了孵出的小燕,老燕也正在回窝。这句在时序上承上句,写春景,再由落日斜晖来回味,人们自然可以想象出燕子归巢,在斜阳中上下翻飞的情景。再进而想象,时当暮春,乳燕已经孵出,这些小燕见到老燕回巢时,定然是昂首跳跃,欢快地鸣叫,何等热闹。“坏檐”二字,洗练而出,从现实上来说,反映了诗人居处的简陋,诗人的安贫乐道;在造景上来说,坏檐与燕巢,更见和谐,更富情思。

后二句改为浑写,具体说暮春景色。东风亦即春风。东风吹尽,即已是暮春时分,因而桃李已经凋谢,只有杨花漫天飞舞。古代诗人总是以桃李凋谢、杨花飞舞的景象,叹息春天即将逝去,表达自己的惆怅寂寥。如唐李益《汴河曲》:“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薛涛《柳絮咏》:“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王令在这里,借用这一写法,但只是淡淡说去,不加议论,暗合惜春愁思,简淡中透出无穷的兴味。

王令一生不得意,因此对暮春景色特别容易引起伤感。如他的《春游》诗云:“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表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愁思,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又如《春晚》诗云:“春来还自有游人,常是春归独念春。落后见花尤更惜,不知谁忍扫花尘。”直接说惜春。这些诗,虽然表现手法不同,但主题都与《渰渰》诗相类似,可以合在一起参看。

作者简介

王令

王令

北宋诗人

王令(1032—1059),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北宋诗人。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以教书为生。擅长诗文,其诗风格奇崛豪放。其诗风格奇崛豪放。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都很推重。有《广陵先生文集》《十七史蒙求》。

参考资料

  • [1]张鸣 选注.宋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79-180
  • [2]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80-81
  • [3]宋·王令 著;沈文倬 校点 .王令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04月第1版: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