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

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唱著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直接对当时的人事安排发表意见,直接言及国事,并抒发个人情思和历史感慨。词的上片主要写冯京守成都时的事功,下片转而叙述西蜀的风土人情。这首词意境颇高,叙述有力,言辞恳切。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见说(4)岷峨凄怆(5)(6)江汉澄清(7)。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8)东府(9)三人最少(10)西山八国初平(11)

听人说平乱前的岷峨两山,山色惨淡,风物凄凉;而今传闻平乱后的长江,江水澄碧,风清月朗。我就觉得秋风送爽,正好圆梦好还乡。幸亏你在西南布防,筑起长城坚如铁壁铜墙。虽说当年的政事堂,参知政事的不过三人,而今西南蛮荒地区,平叛后已是一片和平景象。

莫负花溪(12)纵赏(14),何妨药市(13)微行(15)。试问当垆人(16)在否,空教是处闻名。唱著子渊新曲(17),应须分外含情。

切莫辜负花溪好风景,你尽可以游赏寄兴;成都的药市买卖好兴隆,何妨逛逛药市,微服出行。探问一下昔日当垆的卓文君,而今还在吗?有了你的游赏,那里的名胜才不至于虚有其名。我想,唱着王褒所作的赞美新曲,你心中该别有一番喜庆与豪情。

注释

(1)河满子:词牌名。唐教坊曲,一名“何满子”。有双调、单调之分。双调者,十二句,六平韵。

(2)益守:益州(治今四川成都)太守。益州为古地名,宋时称成都府。词题“益守”,通行诸本作“南守”,今从南宋傅榦《注坡词》。

(3)冯当世:冯京,字当世,江夏(今武汉市武昌)人。皇祐初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

(4)见说:听说。

(5)岷峨凄怆: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三月,官府因筑茂州(治今四川茂汉羌族自治县)城引起与羌人的大规模武装冲突,宋军将士死伤甚众,随后羌人也大量惨遭杀戮。岷峨,岷山、峨眉山,均在今四川省。凄怆,凄惨悲伤。

(6)旋:随即。

(7)江汉澄清:指当时新任成都知府冯当世对羌人实行招抚政策,因而边乱不久即告平息。江汉,长江、汉水,这里偏指长江,它流经四川省。

(8)长城:古代北方为防备匈奴所筑的城墙,引申指国家所倚赖的能臣良将。

(9)东府:宋代宰相及中书所居称东府,与枢密院(西府)分掌文武大权。冯当世自熙宁三年至七年担任参知政事,当住东府。

(10)三人最少:与冯当世同时担任参知政事的韩绛、王珪等人中,冯氏最为年轻。

(11)西山八国初平:典出《新唐书·韦皋传》:韦皋“为剑南西川节度使,蛮部震服。于是西山羌女、诃陵、南水、白狗、逋租、弱水、清远、咄霸八国酋长,皆因皋请入朝”。这里借指冯当世安抚羌人,平息边乱。

(12)花溪:即洗花溪。在成都市西郊,溪畔有杜甫草堂故居,是宋代游赏盛集的地方。

(13)药市:宋时成都每年七月至九月有药市,药物丰富,远近药商、游人很多。

(14)纵赏:尽情游赏。

(15)微行:指官员便装出行。

(16)当垆人:指卓文君。《史记·司马相如传》载,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后,因司马相如家贫,便一起到文君的家乡临邛“买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于是文君的父亲只好分给他们一部分财物,两人就回到了成都。当垆,坐在垆边卖酒。

(17)子渊新曲:《汉书·王褒传》载,益州刺史王襄听说王褒是俊才,使他作《中和》《乐职》《宣布》等颂诗,选人依照《小雅·鹿鸣》的乐曲练习并歌唱。后来汉宣帝召见王褒,曾令其“为圣主得贤臣颂其意”。又侍从太子,太子喜欢王褒所作《甘泉赋》及《洞箫赋》,令后官贵人皆诵读之。子渊,王褒,字子渊,四川人,汉代文学家。

创作背景

冯当世于宋神宗熙宁四年为参知政事时,曾荐苏轼、刘攽直舍人院掌外制,为皇帝起草诏令,未获准,苏轼即出为杭州通判,刘攽为泰州通判。两人都是反对新法的。《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这首词直接对当时的人事安排发表意见,直接言及国事,并抒发个人情思和历史感慨。

文学赏析

《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这首词直接对当时的人事安排发表意见,直接言及国事,并抒发个人情思和历史感慨。

词的上片主要写冯京守成都时的事功。起首「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谓动荡不安之岷、峨一带,已出现太平局面,如江汉澄清一般。「见说」、「旋闻」,表明问题解决得很快,又宛然是远道听到家乡新闻的口气,透出一种亲切感。岷峨为四川的岷山和峨眉山,是东坡故乡的名山。「但觉秋来归梦好」,承上「江汉澄清」而来,又映带「岷峨凄怆」之时。久客思乡,故有「归梦」;乱止忧除,故觉「梦好」。东坡之「归梦好」,是因为蜀中有能人镇守,即所谓「西南自有长城」。南朝宋檀道济被文帝收捕,怒曰:「乃坏汝万里长城!」唐李勣守并州,突厥不敢南侵,唐太宗甚至夸他是「贤长城远矣」。词至此,以「长城」为喻,转入写冯京。「东府三人最少」,提到他任参知政事的时候,宰执中年纪最轻,意味着最有锐气。冯京于熙宁三年六月为枢密副使,旋改参知政事,踏进政府最高层以此开端,东坡也不忘他参政任上推荐自己的一段因缘,所以提出这一点。「西山八国初平」,借用韦皋事以指冯京之安抚茂州诸蕃部,写其事功亦以称美其人。韦、冯都是镇守西川,事实又相类,此句用典十分贴切,比之直写冯京茂州事,显得典雅有风致。

词的下片转而叙述西蜀的风土人情。结合冯京的知府兼安抚使身份,拟写他那里的公余游赏生活,和人民的关系,起到调剂词情的作用。「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载:「四月十九日,成都谓之浣花。遨头宴于杜子美草堂沧浪亭。倾城皆出,锦绣夹道。自开岁宴游,至是而止,故是盛于他时。予客蜀数年,屡赴此集,未尝不晴。蜀人云:‘虽戴白之老,未尝见浣花日雨也。’」这确是一个游赏的好去处。以「遨头」称州郡长官,意为嬉游队伍的首领。东坡有「遨头要及浣花前」的诗句。《老学庵笔记》卷六谓「成都药市以玉局化为最盛,用九月九日」;其《汉宫春》词以「重阳药市」与「元夕灯山」为对,其盛况也可以想见。庄绰《鸡肋编》卷上记成都重九药市较详:「于谯门外至玉局化五门,设肆以货百药,犀麝之类皆堆积。府尹、监司,武行以阅。又于五门之下设大尊,容数十斛,置杯勺,凡名道人者,皆恣饮。如是者五日。」这两处游乐,都是群众性的盛集,且都有州郡长官参与。词以「莫负」、「何妨」的敦劝口吻出之,期盼冯京与民同乐,委婉入情。接着「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提起有名的「文君当垆」故事。词中只写到文君,当兼有相如内。这是一则文人才女的风流故事,历代被人津津乐道。如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诗云:「美酒成都堪送老流,当垆仍是卓文君。」而他的另一首《寄蜀客》诗则云:「君到临邛问酒垆,近来还有长卿无?」东坡的「试问当垆人在否」,立意与之相同,也是说这样的风流人物不在了,只有佳话留传。这意味着人文鼎盛的成都,应该还有特别突出的人材出现,这就期望着地方长官的教导和识拔了。结尾「唱着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便体现了这样的意思。这两句重点「新曲」二字,借王褒作诗教歌称美王襄事,转到歌颂冯京的意思上面。这是指文治,与上片的颂其武功相呼应。「应须分外含情」,表示了东坡拳拳的情意,这内中应该有政治上志同道合的一份。

此词为《东坡乐府》中唯一的一首言事词,全词既抒发作者个人的情思,又穿插历史感慨,意境颇高,读来有大气磅礴之感。在写作手法上,这首词述事、用典较多,写得较为平实,又多排偶句,但由于作者以诗为词,以诸多虚词斡旋其间,又多用于句首,两两呼应,读来颇觉流利,使全词气机不滞。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 [1]薛玉峰.苏东坡词今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32
  • [2]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382-385
  • [3]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16-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