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即事

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鷞衾睡未成。

松影一庭唯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冬夜即事》出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小说《红楼梦》的第二十三回,是小说人物贾宝玉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夜已三更,梅竹均以入梦,而诗人犹未成眠;颔联描绘了院中雪景;颈联写宝玉在想像大观园中那些能诗善赋的女孩子们此刻的情形;尾联用“却喜”二字一转,以侍儿扫雪烹茶之事,写出雪夜的雅兴。全诗意象丰富,情感活跃、丰沛,渲染了一幅生动的“寒夜图”。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梅魂竹梦(1)已三更,锦罽鷞衾(2)睡未成。

腊梅翠竹已进入梦乡天已三更,盖着锦毛毯鹈绒被仍是睡不成。

松影一庭唯见鹤(3)梨花满地不闻莺(4)

松影疏疏印满庭院只见几只仙鹤,梨花满满一地却听不到莺的啼鸣。

女儿翠袖诗怀冷(5)公子金貂酒力轻(6)

女儿翠袖生寒诗情也仿佛已冷却,公子穿着貂裘还嫌酒力不足以御寒。

却喜侍儿知试茗(7)扫将新雪及时烹(8)

令人高兴的是侍女知道品茶懂火候,扫来新雪及时地把清茶烹。

注释

(1)梅魂竹梦:以梅竹入梦点染冬夜冰雪寒冷,为下句铺垫。

(2)锦罽鷞衾:织出锦花的毛毯,雁凫绒里的被褥。罽,一种毛织品。鷞,雁类的一种。

(3)松影一庭唯见鹤:松耐冬寒,又常以鹤为伴,借以写清冷孤高。

(4)梨花满地不闻莺:虽满地梨花,但并非春天,所以说“不闻莺”,以梨花喻雪。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女儿翠袖诗怀冷:写冬夜严寒。意谓穿着翠袖衣衫,吟着诗句的女儿已觉怀冷。女儿:程高本作“女奴”。

(6)公子金貂酒力轻:写冬夜严寒。公子穿戴着貂皮尚嫌酒力不足御寒。酒力轻:不是人的酒量小,而是说酒的劲头不够。用晋代阮孚为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以金貂换酒,遭人弹劾,得到皇帝宽宥的典故(见《晋书·阮孚传》)。

(7)试茗:封建上层阶级讲究喝茶,不同品种的茶,烹烧的火力时间不同,要恰到好处,才不失香变味,所以要“试”。宋代蔡襄《进茶录序》说:“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闻有。”

(8)扫将新雪及时烹:扫雪烹茶,取其洁净,书中妙玉曾言及。《天中记》卷四十四引《类苑》:“陶谷买得党太尉故妓,取雪水烹团茶。”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冬夜即事》写在了《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是贾宝玉所作的四首即事诗的第四首。这首诗是贾宝玉随众姐妹初入大观园时所作。初入大观园的一年,贾宝玉过着终日吟风弄月的生活。为了抒发自己的“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的心情,贾宝玉创作了这首《冬夜即事》。

文学赏析

《冬夜即事》表现大观园中人冬日的生活情趣。全诗即事抒怀的焦点落在最后两句上。

前六句不断换角度,但都在写“冬寒”。前四句纯写景。“梅魂竹梦”,指梅和竹都已睡去,以梅竹入梦点染冬夜的寒冷。“三更”,点明时已半夜,加强冷的程度,所以人盖着锦毛毯鹈绒被仍嫌冷,睡不着。“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上句以松、鹤写冬夜中的清冷。松耐冬寒,经冬不凋,在雪光(与下句照应)映衬下,在庭中落下疏影。松亦常以鹤为伴,故合在一起写。下句的“梨花”喻雪花。以梨花喻雪,说梨花落满一地却听不到有莺在歌唱,意思是说这不是春天, 还是雪花飞舞雪满大地的冬天,表达的意思既形象又婉曲。以上写景,松、竹、梅“岁寒三友”(如果把鹤也加进去的话则为四友了)都有了。由于抓住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冬夜的寒冷是表现得比较充分的。

五、六句从人的感觉上写寒。“诗怀冷”,极言寒冷,连诗情也玲却了,可见寒冷的程度。六句的表达方式也是一样的,公子穿着金貂,喝着酒,可都仍不足以御寒。

经过多方面的形容渲染,冬夜的严寒也就变得具体可感了。就在这严寒的冬夜,大观园中人却还有他们的“喜趣”。也许是那个“知试茗”的侍儿出的主意吧,大家都忘却了冬夜的严寒,冒着飘舞的雪花,扫来新雪,烹煮清茶。诗的最后一笔,有如画龙点睛,使全诗的生活情趣跃然纸上。诗着一“喜”字,使“趣”味全出。“新雪”一词亦极有表现力。雪水洁净,新雪尤是,烹茶味道清醇。诗中说“试茗”而不说“品茶”,是因为茶的品种不同,烹烧的火候也不同,“试茗”就有掌握火候使茶不失色的意思。以上词语都使诗表现的生活情趣更为浓郁。

作者简介

曹雪芹

曹雪芹

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

曹雪芹(1715—1763),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官至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雍正初年,曹家家道中落,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另有《废艺斋集稿》。

参考资料

  • [1]玉乃球.红楼梦诗词鉴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145-147
  • [2]蔡义江著.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