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寄德新丈

自笑此身无定在,北州又复南州。买田何日遂归休。向来元落落,此去亦悠悠。

赤日黄尘三百里,嵩丘几度登楼。故人多在玉溪头。清泉明月晓,高树乱蝉秋。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临江仙·寄德新丈》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上阕慨叹诗人自己的境遇,下阕追忆与故人聚首玉溪的欢乐。全词表达了漂泊之感与怀友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自笑(3)此身无定在(4)北州(5)又复南州(6)买田(7)何日遂归休。向来元落落(8),此去亦悠悠(9)

嘲笑自己身如飘蓬难以安定,一会儿在家乡忻州一会儿又来河南。什么时候买田遂人心意归隐故士。自己向来光明正大坦荡磊落,此后也将悠闲自在处事泰然。

赤日黄尘(10)三百里(11)嵩丘(12)几度登楼。故人(13)多在玉溪(14)头。清泉明月(15),高树(16)(17)

我千里迢迢长途跋涉来到嵩山,几次登楼眺望尽情赏游,老朋友们大都欢聚在玉溪那美丽的地方,清泉下明月渐渐西沉东方欲晓,高高的树上随意可见的蝉叫声渐渐没了。

注释

(1)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等六种。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2)德新丈:即王革,一名著,字德新,临潢人。曾任宜君主簿,与元好问为莫逆之交。丈,对老人长者的尊称。

(3)自笑:嘲笑自己。

(4)无定在:居无定所。

(5)北州:代指作者家乡忻州。

(6)南州:此指作者当时寓居之昆阳(今河南叶县)、孟津(今河南孟津)等地。

(7)买田:意谓回家乡种田。

(8)落落:形容举止潇洒自然;豁达开朗。

(9)悠悠:形容悠闲自在。

(10)赤日黄尘:喻指长途跋涉。赤日,烈日。

(11)三百里:虚指。

(12)嵩丘:指嵩山,古称中岳,在登封县北,主峰有三:东为太室山,中为峻极山,西为少室山。

(13)故人:老朋友。

(14)玉溪:玉华峰下小流,源头景致清幽。时王德新选择居处于此。

(15)晓:拂晓,清晨。

(16)乱:任意,随便。

(17)秋:本喻容颜衰老,此指蝉声渐渐减少,意为夏天快没了,秋天快到了。

创作背景

《临江仙·寄德新丈》该词作于金哀宗天兴二年(1223),时年元好问三十三岁。元好问二十七岁时举家南下,二十九岁移居登封(今河南登封县)、昆阳(今河南叶县),三十三岁时曾去孟津(今河南孟津),后又回登封。这期间他还几次赴京应试。

文学赏析

上阕起首两句以自嘲的口吻,概括了作者迁流不定的际遇。“自笑”,带有漫不经心而有些感慨的味道,较“自叹”含蓄而少愤然之气。“北州又复南州”说作者从北方家乡迁居南边,行止不定,实在出于无奈。接着“买田”句道出作者返乡归隐的渴望。“向来”两句陈述作者的思想和处世态度。本来是坦荡磊落之士,“买田”归居后也当悠然物外,与世无争。作者通过上阕的结句,将思归夙愿与茫然心境披露无遗。经过这番表白后,词意结合题意,转入下阕。

下阕由个人的落寞处境转到与友人聚首嵩山的欣慰之情。“赤日”一句写他冒着骄阳之烈、风尘之艰,长途跋涉来与友人相会。嵩丘登楼,玉溪盘桓,概括了作者对与好友“故人”欢聚胜游生活的怀念。最后以优美的写景句,展现出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清泉明月”又是禅学中清澈光明的直观喻象。作者借最后两句描绘的情景,与上阕的低回落寞形成鲜明对照,其由精神解脱而获得的禅悦也就不言自明了。

《临江仙·寄德新丈》该词以对友人倾吐心曲的纡徐委婉口吻而写,由自我调侃转为向往林泉之禅悟,将内心的百感交集化解于山林隐逸之思,使人味之无尽。

作者简介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参考资料

  • [1]郭彦全编著.《历代词今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09.第372页
  • [2](清)朱彝尊,(清)汪森编.《词综》.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05.第435页
  • [3](宋)李清照等著.《李清照·姜夔·辛弃疾·元好问合集》.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第297-2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