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泂酌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岂弟君子,民之攸塈。
作品简介
《大雅·泂酌》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杂言古诗,此诗诉说的是人民和谐的问题,以水之多来形容酒多,用水之清来形容酒清,人们在宴会上快乐地大碗喝酒、大杯喝酒,然后用水来洗涤各种杯盘碗筷。而这一切,都要感谢高尚敦厚的君子。全诗三章,每章五句,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起兴,且重章叠句,反覆歌咏,是一首歌颂和谐之歌。
译文注释
译文
泂(1)酌(2)彼行潦(3),挹(4)彼注(5)兹,可以餴(6)饎(7)。岂弟(8)君子,民之父母。
远舀路边积水潭,把这水缸都装满,可以蒸菜也蒸饭。君子品德真高尚,好比百姓父母般。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9)。岂弟君子,民之攸(10)归(11)。
远舀路边积水坑,舀来倒进我水缸,可把酒壶洗清爽。君子品德真高尚,百姓归附心向往。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12)。岂弟君子,民之攸塈(13)。
远舀路边积水洼,舀进水瓮抱回家,可以洗涤和抹擦。君子品德真高尚,百姓归附爱戴他。
注释
(1)泂:远。
(2)酌:古通“爵”,中国古代的一种酒器。
(3)行潦:路边的积水。
(4)挹:舀出。
(5)注:灌入。
(6)餴:蒸。
(7)饎:旧训酒食,非。
(8)岂弟:即“恺悌”,本义为和乐平易,据《吕氏春秋·不屈》所载惠子“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恺者,大也;悌者,长也。君子之德长且大者,则为民父母”数语,则在此特训为恩德深长广大。
(9)罍:古酒器,似壶而大。
(10)攸:所。
(11)归:归附。
(12)溉:洗。或谓通“概”,一种盛酒漆器。
(13)塈:休息,安息。
创作背景
对《大雅·泂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历来有争议。根据诗意,这可能是一首在家族内部大型宴会上唱的雅歌,疑似与《大雅·公刘》同在一个宴会上,人们对公刘的颂歌。而程俊英《诗经译注》认为:“这是歌颂统治者能得民心的诗,具体指谁,史无确证。”
文学赏析
《大雅·泂酌》全诗分三章,采用三章重复格,每章开头均用“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来比兴。流潦之水本来浑浊,且又处于远方,本来很容易被人弃之不用,但如能“挹彼注兹”,舀过来倒进自己的水缸,就可以用来蒸煮食物,洗濯酒器,成为有用之物。
古代祭神祀天不一定要用很贵重的东西,比如用韭菜和白茅均可,但必须诚心。此诗中的“行潦”取来当然不是直接用来祭神祀天的,而是用来蒸饭、洗罍、洗尊,但蒸饭、洗罍、洗尊的最后目的仍然是为了祭神祀天。“行潦”是否可以用来祭神祀天,主要取决于酌者的是否诚心;君子之能否统治天下,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和乐平易。正如远土之民,只要君王施以仁义,便自然可以使他们感恩戴德,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附。这里的关键是君王要有高尚敦厚的品德,真正成为“民之父母”。对此,方玉润认为此诗有“劝戒”之意,这种用褒辞来劝戒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诗每章前部分是比兴,是陪衬;后部分是赋体,是正意。陪衬和正意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全诗寓戒于颂,平和温婉,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起兴,且重章叠句,反复歌咏。由此也可以看出《国风》对《大雅》艺术上的影响。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438-439
- [2]朱 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34-135
- [3]周明初等 注释.诗经.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213-214
- [4]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74-575
- [5]周啸天.诗经楚辞鉴赏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74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