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相疑行

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

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烜赫。

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

往时文采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

晚将末契托年少,当面输心背面笑。

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莫相疑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六句追忆昔日献赋得到唐玄宗赏识的往事,后六句感慨眼下的日暮途穷及世态炎凉。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自己曾经受到皇帝赏识而声名显赫与如今同幕互相排挤相对比,衬托出当时官场的丑恶,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人世冷暖的、世态炎凉的厌倦和憎恶。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男儿生无所成(1)皓白(2),牙齿欲落真可惜(3)

生为七尺男儿却一生无所成就,如今满头白发,牙齿将要脱落,实在值得惋惜。

忆献三赋蓬莱宫(4)自怪(5)一日声烜赫(6)

回想当年我献三大礼赋于皇宫,为皇帝所赏识,自己也奇怪竟一日之间便声名显赫。

集贤学士如堵墙(7),观我落笔中书堂(8)

集贤殿的学士们站立围观者密集众多,排列像堵墙,争相观看我在中书堂下笔应试文章。

往时(9)文采动人主(10)此日(11)饥寒(12)路旁。

以往的时候以文彩惊动君王,而如今却因饥寒交迫奔走在路旁。

晚将末契(13)托年少,当面输心(14)背面笑。

晚年时把自己的真情托给年轻的同僚,而他们却当面推心置腹,背地里把我嗤笑。

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15)莫相疑。

告知你们这些世俗的世间小儿,不论交情亲密还是疏远,都不应相互疑忌。

注释

(1)男儿生无所成:意谓男子汉大丈夫生活在世上无所成就。

(2)皓白:纯白,洁白。

(3)落真可惜:落:脱落。真:实在,的确。可惜:值得惋惜。

(4)忆献三赋蓬莱宫:忆:回想。献三赋:三赋,指杜甫所作的三大礼赋,即《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蓬莱宫:唐宫名,在陕西省长安县东。原名大明宫,唐高宗时改为蓬莱宫。

(5)自怪:自己也奇怪。怪,奇怪、惊奇。

(6)烜赫:即显赫。

(7)堵墙:指集贤殿内的学士们站立围观者密集众多,排列如墙。

(8)落笔中书堂:落笔:下笔。中书堂:中书省的政事堂。

(9)往时:以往的时候。往,即过去、从前。

(10)动人主:动:惊动,触动。人主:指唐玄宗。

(11)此日:即如今。

(12)趋:奔走。

(13)末契:指长者与晚辈的交谊。

(14)输心:掏心,表示真心。

(15)不争好恶:不争:不论。好恶:指交情的疏密。

创作背景

《莫相疑行》这首诗作于唐永泰元年(765)辞掉严武幕职后,杜甫居草堂之时。唐广德二年(764),严武复镇成都后,杜甫应邀入幕,本想有所作为,然而事与愿违,诗人既受不了幕制拘束,又受不了其他幕僚的排挤、嫉妒,于唐永泰元年(765)正月初二日辞幕府,归浣花溪草堂,作此诗一为一吐心中的积郁与不快,二为向幕僚们表明自己的心志。

文学赏析

《莫相疑行》此诗十二句。前六句追忆往事,后六句感慨日暮途穷及世态炎凉。从诗中可以看出,在严武幕府中的生活给杜甫留下很不愉快的印象。王嗣奭据《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分曹失异同”,认为杜甫”似与诸公不合而归”,而他与同僚不合的原因有三:“与严公故交,一也;才高,二也;部郎官尊,三也。犯此三忌,宜致参商。”杜甫犯此三忌,又屈居幕府、受制于人,就势必要遭到同僚中轻薄之徒的嫉妒和轻视了。

诗就自伤老大发端,定下一个悲怆痛楚的调子。“忆献三赋”以下六句,陡转笔锋,极写昔日的荣宠。天宝十载(751年)正月,唐玄宗祠太清宫、太庙,祀南郊。杜甫作《三大礼赋》,投延恩匦以献,玄宗见了很赏识,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由于李林甫从中作梗,杜甫当时虽然只得到个“送隶有司,参列选序”的候补资格,但这在他个人的经历上仍然是件引以为殊荣的大事。献赋之后,皇帝赐青眼,集贤学士刮目,一日之间,声价辉赫。这“往时文采”影响之大,连自己都感到惊怪。然“此日”却受到轻薄后生的挤对,他气不过,忍不住搬出这一殊荣来傲视对方,难免有点“我们先前一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的精神胜利法元素。“饥寒趋路旁”,寥寥五字,即将“往时”景象抹倒,用笔大起大落,跌宕生姿。“晚将”以下四句,是时下的感慨,并用劝世之语作结,对于世态炎凉的洞观和对于疑忌他轻贱他的愤懑,都掬出纸上。“当面输心背面笑”一语,用以刻画心口不一而又故作姿态的人物嘴脸,十分传神。这不是对世俗颓风一般性的慨叹,这是他供职期间尔虞我诈人事纠葛的实录。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27-528
  • [2]姜海宽.杜甫诗歌选读(详注本).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