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佳客·迷蝶无踪晓梦沉

迷蝶无踪晓梦沉,寒香深闭小庭心。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

愁自遣,酒孤斟。一帘芳景燕同吟。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思佳客·迷蝶无踪晓梦沉》是南宋词人吴文英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早晨仍深深地徘徊在梦中,醒来之后,思绪飞到了西湖之上,追怀当年与爱妾一起携手同游的情景;下片写起身之后,借饮酒排遣春愁,唯有燕子呢喃相伴。杏花、春风在词人眼中,一切仿佛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优伤和惆怅。全词用笔清爽流利,无复往日之藻饰,而意境凄婉,浓淡得衷。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迷蝶(2)无踪晓梦沉,寒香(3)深闭小庭心。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

清晨时,梦中的情景全都没了踪影。寒风送来的花香,深藏在庭院中。想知道湖上的春光如何,只要看看楼前的杨柳的绿色是浓是淡。

愁自(4),酒孤斟。一帘芳景燕同吟。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

独自排忧,独自斟酒。窗外的美景,只有与燕子共赏。夕阳下的杏花更适合观看。阵阵东风,使得夜晚又阴冷起来。

注释

(1)思佳客:词牌名,又名“思越人”、‘“鹧鸪天”等。上下阕,五十五字,平韵。

(2)迷蝶:迷失的蝴蝶,借用庄子梦蝶的典故。

(3)寒香:指梅花。

(4)遣:消遣,排遣。

创作背景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吴文英居住苏州和杭州时期,有姬妾,姓名不可考,谓之苏妾、杭姬。吴文英从绍定到淳祐年间曾在苏州生活了约十年的时间,与苏妾鱼水相得。后苏妾离去,吴文英无限伤感,数年不能忘怀,为其作词多首。后吴文英离开伤心地苏州,在杭州生活甚久,得杭姬于此。杭姬卒,吴文英伤心欲绝,数作词悼之,典型之作有《思佳客·迷蝶无踪晓梦沉》。

文学赏析

上片,“迷蝶无踪晓梦沉”,写清晨梦醒之后,梦中的情景已消逝无踪。所用乃是《庄子·齐物论》庄周化蝶的典故。它的本义是说世事与梦境的真幻,颠倒难分,两者本都不值得执着看待。但后人又把这则故事与《庄子·至乐》中写他丧妻时鼓盆而歌,不表示悲哀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猜想庄子大概也把丧妻看成作梦,所以悼念亡妾的作品,也常用到化蝶、梦蝶的典故。文英这句词,表面是写梦,其深层却是以梦隐喻过去的经历;联系他的生平来看,又似包含着对亡妾的思念。虽说“无踪”,毕竟入梦;梦由思生,又怎能真正地忘却?既然如此,则梦醒后并不会适意如庄周,而是深怀思旧的惆怅,细味“沉”字,其情自见。“寒香深闭小庭心”。寒香,当指春寒之时尚未谢尽的梅花,或兼指下片提到的逢春先开的杏花。人既惆怅,对着“深闭小庭心”的“寒香”,自然不会是赏心乐事,而是触景伤怀,“寒”是透着的凄冷,“深闭”是透着的孤寂。这时候由“小庭”而想到西湖,由“寒香”而及于新柳,觉得春光尚浅,而寒意犹浓,西湖上的杨柳,应该也是初舒嫩条,翠色未深,因而游人应该也还不多。那么,在小庭中虽感孤寂、凄冷,但若到湖上去游玩,也未必就能看到秾丽之景,享受热闹、温暖之乐了。“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当然不是要由柳浅而判断春少,而是要由春少来表现人之心境的凄冷情绪,所以这两句结束得轻倩、婉转而有味。

下片的“愁自遣,酒孤斟”,全词直接抒情的,也只有这两句,到这里才点出“愁”字,点出“孤”字。作者这时的孤愁既无法排除,那么这里的“斟”与“遣”,也无非是强自支持、强自消解而已。下句的“一帘芳景”继续写春,“燕同吟”继续写孤寂。与燕同吟,则暗谓有伴比无伴更悲。这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写法,不无相同之处,二者都是正面的情况起反面的作用;所不同的是,“蝉噪”、“鸟鸣”可能是写实,“燕吟”只能是设想。“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在凄冷低迷中盼望杏花映着斜阳,能给人带来一点绚丽之色,带来一丝温暖的春意,谁又知天不作美,吹来几阵东风,偏把阳光吹走,使黄昏依然阴沉。词至此结束,虽都没有明白说出;但读者联系上下文,自可体会得到。

前人常把吴文英的词作看成是与以姜夔为代表的“清空”词相对立的“实质”词的代表。吴文英的慢词,有一些确有辞藻堆垛,雕琢过甚之嫌。但这首《思佳客》,读来却颇感闲淡婉约,在很大程度上与“清空”词的笔法有一致之处,可见梦窗词的风格在统一中也是有着多样性的。

作者简介

吴文英

吴文英

南宋著名朦胧词人

吴文英(1200—1268),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无锡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词风密丽。在南宋词坛,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其《梦窗词》有三百四十余首。

参考资料

  • [1]自 顾易生等主编. 宋词精华[M]. 成都:巴蜀书社,1995,648.
  • [2]李剑亮校注. 宋词精选[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 ,252-252.
  • [3]《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54页
  • [4]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编. 历代文学及工具书常识[M].徐州:徐州师院中文系,1978 ,282.
  • [5]王晓梅 朱莉雅改编.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袖珍阅读文库 插图白话文 宋词三百首[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