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作品简介
《河中之水歌》被收入《乐府诗集·杂歌谣辞》,题为梁武帝萧衍作。《玉台新咏》、《艺文类聚》均作无名氏作。此诗以莫愁女为题材。莫愁在六朝极为有名,亦有种种不同记载。此篇中谓其洛阳人。大约是南朝乐府中美女的泛称,如汉乐府中的罗敷一样。《河中之水歌》塑造了莫愁美丽率真的形象。全诗格调明快,文辞富艳,含蓄有致,用韵灵活对偶较为工整。
译文注释
译文
河(1)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黄河的水啊向东流,洛阳有个美丽的女孩叫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2)。
当初莫愁十三岁,就能织出精美的丝绸。十四岁不辞劳苦去采桑,提笼攀枝到那田间地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3)。
十五岁的莫愁嫁到了卢家,十六岁就生了儿子叫阿侯。
卢家兰室(4)桂为梁,中有郁金(5)苏合(6)香。
卢家的房屋富丽堂皇,闺房兰馨雅洁桂木为梁,四处散发郁金苏合香的芬芳。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7)。
莫愁头上光彩熠熠,金钗排成十二行。脚下轻踏丝绣鞋,五彩斑斓描出花纹状。
珊瑚挂镜(8)烂生光,平头奴子(9)擎履箱(10)。
珊瑚枝镶嵌的支架上,化妆镜璀璨生光。带着平头巾的奴仆,为她提着履箱往来奔忙。
人生富贵何所望(11),恨不嫁与东家王(12)。
人生富贵荣华哪值得留恋?直叫人悔恨:没有早嫁给东邻王郎。
注释
(1)河:指黄河。洛阳距黄河很近,故以此起兴,引出下句。
(2)南陌头:南边小路旁。
(3)字阿侯:原作“似阿侯”,据《玉台新咏》、《艺文类聚》改。
(4)兰室:古代女子居室的美称。犹“兰闺”、“香闺”。
(5)郁金:名贵的香料,出古大秦国(古罗马帝国)。
(6)苏合:名贵的香料,出古大食国(古波斯帝国)。
(7)五文章:五色花纹。一说,五,古作“夏”,有纵横交互之章,亦通“午”,一纵一横交错。
(8)挂镜:古代镜子常挂于壁上,故称“挂镜”。
(9)平头奴子:不戴冠巾的奴仆。
(10)履箱:不详何物,一说为藏履之箱,亦可指鞋子和箱子。
(11)望:怨、怨恨。
(12)东家王:指东邻姓王的意中人。按:唐上官仪、元稹、李商隐、韩俚诸人诗文都指实“东家王”为王昌。元稹《筝》:“莫愁私地爱王昌。”李商隐《代应》:“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谁与王昌通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据《襄阳耆旧传》:“王昌,字公伯,为东平相散骑,早卒。妇任城王曹子文女。”而详诗意,此“东家王”当非富贵者。
创作背景
《河中之水歌》中梁武帝萧衍综合了《孔雀东南飞》以及《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等乐府诗极力铺叙豪贵之状的手法,围绕“莫愁”二字,着力渲染了一位“人生富贵何所望”的洛阳佳丽。
文学赏析
《河中之水歌》是首叙事古诗,塑造了莫愁美丽率真的形象。关于莫愁有两种说法。一指石城莫愁,《旧唐书·音乐志二》:“《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石城在今湖北;另一种说法指洛阳莫愁,为卢家妇。此乐府诗所咏为洛阳莫愁。诗歌开头用比兴手法,第三句到十二句描写莫愁的生活经历,写法与乐府古辞(《孔雀东南飞》)开头描写刘兰芝的形象相似:“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莫愁比之刘氏更具民间女子的气质。“采桑南陌头”化用古辞《陌上桑》中罗敷形象的内蕴,含蓄写出莫愁的俏丽和勤劳。最后两句写莫愁不贪恋富贵的超俗性格。全诗格调明快,文辞富艳,含蓄有致。且压韵规律,对偶基本工整,明显带有文饰的痕迹。
《河中之水歌》全诗十四句中,连用十二句铺叙其生活环境之无比优裕,简直让人艳羡不已,感叹人生富贵,至此无以复加。然而就在读者可能产生错觉误解之时,诗笔突然急转,一句“恨不嫁与东家王”点明题旨。诗的民歌风味极浓。首句以河水东流起兴引出洛阳女儿,饶有趣味。述莫愁经历,排比铺叙,同《焦仲卿妻》兰芝“十三能织素”一段颇有渊源。语言通俗明快、流走自然,更见民歌特色。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郑在瀛,张声启主编;柯素莉等撰稿.中国历代爱情诗萃.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03.0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