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是唐五代时期的一首民间词,收录于《敦煌曲子词》。此词写闺中少妇与灵鹊之间的小冲突,含蓄地表达了少妇空闺盼夫的思念之情。这一场小小的冲突,虽然发生于少妇和灵鹊之间,却完全具有人和人之间的性质、意义。上下片采用两种不同的叙事视角,上片以少妇的自述为主,下片以灵鹊的自述为主。全词率性活泼,富有生气,以物拟人手法的运用,显得不事雕饰,朴素自然,逼真入微,情趣横溢。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叵耐(1)灵鹊(2)谩语(3),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4)休共语(5)

不可忍耐那喜鹊来叽叽喳喳的叫,都说你是最灵的,总是报告喜讯,可是你给我送来了什么啊?他一点消息都没有!再这样调戏我的感情,看我不把你捉了来,把你锁在笼子里,你还能说什么!

比拟(6)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7)早归来,腾身(8)却放我向青云里。

本来是好心来早早给她报个喜讯的,想给她的寂寞一点安慰。可是她却把好心当作了驴肝肺!竟然把俺捉了锁进笼子。唉!她的心情俺还是理解的,不跟她计较了,但愿她的那个人早日归来,哈哈,那个时候就知道俺是好心了,就会欢天喜地的把俺放出来的。

注释

(1)叵耐:不可忍耐,可恶。

(2)灵鹊:民间以闻鹊声为喜兆,称之为“灵鹊报喜”。

(3)谩语:言过其实。谩,一作“漫”。

(4)金笼:坚固而又精美的鸟笼。

(5)休共语:不要和他说话。

(6)比拟:刚打算,刚准备。

(7)征夫:出远门的人。这里是指关锁灵鹊的人的丈夫。

(8)腾身:跃身而起。

创作背景

作为幸福象征的喜鹊,在古代文人诗词中时常出现,在敦煌曲子词中更是一再出现,“正见前庭双鹊喜,君在塞外远征回”(《阿曹婆》),这是说喜鹊给人带来喜讯。“鹊语虚消息”(《菩萨蛮》),这是说喜鹊虽鸣而远客未归。这些诗句都说明,在长期民俗传统和人们的淳朴愿望中,喜鹊是有灵性的,尽管从科学角度看这是荒谬可笑的,但这个传统一直流传下来,长期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喜鹊灵与不灵,可能会由于题材上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但人们都把它作为希望的象征,《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这首词就是如此。

文学赏析

《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这首词以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假借喜鹊和人的对话,通过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反映对征人的极度思念。喜鹊是这首词最关键性的意象,体现了征妇感情的复杂,是她愁闷和盼望心情的交织。词的上下片采用两种不同的叙事视角,上片以征妇的自述为主,而下片则以喜鹊的自述为主。一人一鸟,俨然对话。这在后代的诗词中,也是不多见的,很有创造性。在写征妇心情的同时捎带出喜鹊的消息,而在写喜鹊盼望的同时,也令人想到征妇可能的幸福。

首句“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这是征妇对喜鹊的抱怨,但更多的是自己的失望和苦恼。下一句就转为对她的行动的描述,喜鹊报喜不真,被她抓了去,再也不被理睬了。这样的情况下,喜鹊满心委屈:“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这看起来像鸟儿的答话,却是作者精心设计的针对征妇而发的鸟儿的内心独白。不过鸟儿在这里抱怨,并不是真的心怀怨恨,它还是衷心希望能把喜信送来,它也能早日飞出牢笼,最后一句“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是鸟儿心理独白深一层的抒发。“欲”“早”正显示出喜鹊的善良和美好愿望的殷切。

一个征妇,一个喜鹊,两者虽互有分工,却相互包含,心理独白和情态描述互为更迭,入情入理,征妇和喜鹊的心也更近了。这样的结构更使得上下阕水乳交融,喜鹊人化,鹊儿有情,使得小词更具有质朴的美感。而使得诗歌相容得如此默契的,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层层递进、不断迭起的少妇的情感,愁中有盼,盼中有愁,有了喜鹊的加入,更增添了气氛的活跃和一丝风趣,显得活泼生动。其实词的最后没有点明,但却可以想到:“你觉得我是虚报喜信,可是现在你的丈夫不是真的回来了吗?”这是喜鹊飞入蓝天后的内心独白,也是它内心的期盼,这是一个喜剧的结尾。正是有这样的设想,少妇放出喜鹊才有可能。

《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整首小词率性、活泼,富于生气,这种纯真、质朴的风格,正是晚明袁中道所称的在民间才会有的“真诗”的表现。

参考资料

  • [1]唐圭璋 潘君昭 曹济平.唐宋词选注.北京.北京十月出版社.2019.8-9
  • [2]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8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