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石牛

此石巍巍活象牛,埋藏是地数千秋。

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有汗流。

芳草齐眉难入口,牧童扳角不回头。

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咏石牛》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直接点题,将一块形似牛的巨石比作活牛,并夸张地说它已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颔联摹写出石牛的逼真形象;颈联从石牛的生活习性入手,进一步强化了其逼真性;尾联是对石牛自由精神的升华,说它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首诗刻画出一只栩栩如生的石牛形象,因为牛是道家的著名意象,所以该诗也具有无拘无束、逍遥等道家思想的色彩。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此石巍巍(1)活象牛,埋藏是地数千秋。

这个石头巍巍高大很像牛, 在高高的山中卧了几千年。

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有汗流。

大风吹它时遍身毛没有动, 暴雨打它时浑身像是汗流。

芳草齐眉难入口,牧童扳角不回头。

青草与眼眉齐平它吃不下, 牧童扳它的角时也不回头。

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自来它的鼻子上没有绳索, 天地作牛栏夜里也不用圈。

注释

(1)巍巍:形容高大。

创作背景

相传李白少年时在蜀见到像牛的岩石,因作《咏石牛》此诗。相传李白游历路过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牛背石所做作。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