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帝子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描绘了洞庭湖月明雁啼、水天相映的景象,展示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其中似乎寄托着作者的仕途不遇、人生悲凉之感。全诗以洞庭湖景引入,以帝子传说作结,意境清空幽冷,想象丰富奇特,充分体现了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译文注释
译文
洞庭(1)明月(2)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
洞庭湖水映明月,千里波光荡漾,凉风吹,大雁鸣,蓝天倒映碧湖上。
九节菖蒲(3)石上死,湘神(4)弹琴迎帝子。
山石上生长的九节菖蒲已经枯死,湘中水神弹着琴瑟迎请帝子下降。
山头老桂(5)吹古香,雌龙(6)怨吟寒水光。
山头上,老桂树散发着古朴的清香,帝子未来,雌龙怨吟湖水泛寒光。
沙浦(7)走鱼白石郎(8),闲取(9)真珠(10)掷龙堂(11)。
只见水边群鱼随着小水神游荡,漫把珍珠投水中,乞求帝子赐吉祥。
注释
(1)洞庭:在长沙巴陵,方圆五百里。
(2)明月:一作“帝子”。
(3)九节菖蒲:菖蒲的一种,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神仙传》:“中岳石上菖蒲,一寸九节,王兴采食之, 得长生焉。”
(4)湘神:湘水中侍从帝子的水神。
(5)老桂:桂老,故其香为古香。
(6)雌龙:帝子女神,故曰雌龙。《史记·夏本纪》:“天降龙二,有雌雄。”
(7)沙浦:水边。
(8)白石郎:水中小神。古乐府《白石郎曲》:“白石郎,临江居。前导江伯后从鱼。”
(9)闲取:漫取,姑且拿取之意。
(10)真珠:即珍珠。
(11)龙堂:河伯所居殿堂。这里泛指水中。
创作背景
《帝子歌》此诗可能是李贺南游时,仿《楚辞》所作。刘衍曰:“意贺南行楚地,亦有屈原情怀,故拟《湘君》《湘夫人》而作《帝子歌》及《湘妃》。”(《李贺诗校笺证异》)但南游的时间,当为入京之前。关于其创作动机,清代王琦主祈长生说,而姚文燮主讽刺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文学赏析
《帝子歌》主旨较为难解。从字面上看,诗中展示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一种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寄托着李贺对仕宦不遇、人生悲凉的感慨。此诗的风格、意趣和构思,都很像《楚辞》中 的《湘君》《湘夫人》。
开头两句写洞庭湖上,明月千里,天水相接,凉风习习,大雁掠过,是先就其地描画一下清空幽冷的光景。三四两句说,青石上的九节菖蒲早已枯萎,于是诗人产生了这世上哪里还存在不死之药、何处还能寻觅到仙人足迹的疑问,而在这波光荡漾的夜色中,仔细聆听,似乎可以听见湘灵鼓瑟的幽怨之声,他们也在恭迎着帝子的降临。五六两句诗意出现转折:但多年过去,连山头的桂树都已变老,帝子身影仍然没有显现,唯有那雌龙在泛着寒光的湖面低吟。最后两句写一群群小鱼在幽静的湖水中窜来窜去,帝子既不可见,那就姑且把珍珠投入水中,以祈求她的祝福。对结尾两句,诸家解法大体相同,都以为出自《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即湘夫人因等不到湘君,心生怨恨,为了表示决绝,把湘君所赠的东西都投到水里,以表示湘夫人深长的怨望。
《帝子歌》这首诗与李贺另一首诗《湘妃》在意境和用词上非常相似。在意境上都显得比较幽冷。在用词上,“千年”与“古香”、“凉夜”与“凉风”、“雌龙吟怨”与“吟古龙”、“山头老桂”与“九山静绿”以及“幽愁”与“吟怨”等都比较相似。这两首诗应是姐妹篇,而《湘妃》涵义的清晰性正可以帮助正确解读《帝子歌》。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76-77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5
- [3]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编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57-359
- [4]陈贻焮.增订注释全唐诗(第三册).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