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试出塞

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平。

寒日生戈剑,阴云拂旆旌。

饥乌啼旧垒,疲马恋空城。

辛苦皋兰北,胡霜损汉兵。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被试出塞》是唐代诗人沈佺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前四句写了汉室通过和亲与匈奴维持了十年的和好局面,但很快战云密布;后四句“饥”“啼”“疲”“恋”“苦”“损”等词语描述了战争的残酷性,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强烈的反战情绪。诗歌原意在歌颂李唐政府的边功。同时,也谴责了入侵异族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破坏。诗歌语法结构严谨,对仗手法运用纯熟;全诗古朴有苍然气。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十年(1)大漠,万里出长平(2)

过去朝廷与西北大漠隔绝的状态已经结束,打通大唐与大漠的通道已有十年。

寒日生戈剑,阴云拂旆旌(3)

太阳照在戈剑上反射出一片寒光,战旗拂着阴云飘荡。

饥乌啼旧垒,疲马恋空城。

饥饿的乌鸦在老城墙上啼叫,战马疲惫不堪眷恋着空城池。

辛苦皋兰(4)北,胡霜(5)损汉兵。

戍守皋兰州使人劳累痛苦,异族入侵者更折损了许多士兵。

注释

(1)通:打通。此句是说,打通了唐与大漠交往的道路已有十年。

(2)长平:本为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的赵国地(今山西高北的西北),这里代指征战之地的塞上。

(3)旆旌:泛指战旗。

(4)皋兰:唐初,唐政府于灵州都督府境内所置的安置内附的铁勒部的皋兰州,在今青铜峡市和中宁县之间。

(5)胡霜:胡是古代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通称。诗中借指异族入侵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乙亥(675年),是沈佺期在朝廷应科举题“出塞”写的一首应制诗。此诗非后来省试诗之体制,然由此可考察省试诗之由来及其历程。

文学赏析

自两汉经南北朝至唐,描写塞外生活已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这首诗便是诗人应科举考试的试题“出塞”所做。诗中展现一幅阴惨凄凉的战争画面,虽以咏史事的形式讲出,但诗人对初唐边塞战争连年不断和战争造成的惨重牺牲的忧虑之情也从中透漏出来,表达了对成边士卒的无限同情。

诗歌头两句,写朝廷军队打通了和北方大漠的通道,在塞上驻扎了军队。次两句,通过日照戈戟,风摇施旗的描写,表现了唐朝军队加紧备战。五六句,描写过去被战争摧毁的城镇和阵地,写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最后两句,写异族入侵者又一次发动了侵扰,与五六句互相呼应,谴责了这种破坏生产,杀伤人民的战争。大体上说,有唐一代,玄宗以前,和少数民族的战争,抵御入侵的较多;尤其是突厥入侵,曾经给唐朝带来相当的威胁。玄宗时期侵扰少数民族的战争增多。这以后,少数民族的入侵又逐渐增多。这首诗谴责了入侵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破坏,应予肯定。

诗歌对仗工整,尤其以“饥乌啼旧垒,疲马恋空城”为最。诗句表现了萧萧古戍,饥乌群集,疲马空城的惨切之景,凄楚中含伤感,律体造极深微,所以作盛唐龟鉴也。第二联的“日”、“云”属天文门,“戈剑”、“旆旌”属武备门;“生”、“拂”同为动词,“寒日”、“阴云”语法结构相同。第三联的“乌”属飞禽门,“马”属走兽门,二者互为邻门,“垒”、“城”属宫室门,“饥乌”、“疲马”语法结构相同,“旧垒”、“空城”语法结构相同,“啼”、“恋”同为动词,“啼旧垒”、“恋空城”语法结构相同,符合工对标准。

在句式上,《被试出塞》中二联都是写塞外战场的肃杀凄冷,意思近似,皆为正对、对肩对;句式全是“二一二”“名、动、名”,基本是主谓宾式。通观全诗,除尾联出句是“二二一”以外,七句都是“二一二式,试吟咏下,便会明显感到节奏平板单一,不太美。

作者简介

沈佺期

沈佺期

唐代著名诗人,律体开创者

沈佺期(656 — 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唐高宗年号,674—676)进士,官至太子少詹事。曾因贪污及谗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诗与宋之问齐名,号称“沈宋”,多应制之作。流放时期的作品,则多对其境遇表示不满。律体谨严精密,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