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赦

去岁投荒客,今春肆眚归。

律通幽谷暖,盆举太阳辉。

喜气迎冤气,青衣报白衣。

还将合浦叶,俱向洛城飞。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喜赦》是唐代诗人沈佺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点明了被流放的时间以及遇赦的时间和原因;颔联表达了自己遇赦之时的兴奋之情;颈联描述了诗人的复杂心情,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悲凉;尾联表现了诗人即要回乡的急切心情。此诗表达手法矫健优美、意境旷远,其痛苦无望中突遇大喜时的欣乐激情更是让此篇得能一气流转、气势飞扬。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去岁投荒(1)(2),今春肆眚(3)归。

我去年被流放到荒远之地,今年春天又因遇赦可以回去。

律通(4)幽谷暖,盆举(5)太阳辉。

能够按照法律平反错案,就算在幽深的谷底都感到温暖,举盆以承接雨露,竟迎来太阳的光辉。

喜气迎冤气,青衣(6)白衣(7)

大喜之气将替换消除寃屈不申的郁气,报赦的官吏也将消息传给了我。

还将合浦(8)叶,俱向洛城飞。

我想要借用传说中神奇的合浦叶,马上就飞回洛阳去。

注释

(1)投荒:指神龙元年(705年)诗人被流放之事。

(2)客:指诗人自己。

(3)肆眚:宽赦罪人。

(4)律通:法律得通,即得以按律甄别冤假。

(5)盆举:指举盆以承接雨露。

(6)青衣:指报赦的官吏。唐代八、九品官员服青色。

(7)白衣:旧指受处分官员的身份。这里是诗人自指。

(8)合浦:汉郡名,西汉治所在广东海康县,东汉治所在广西合浦县。古时传说合浦县有种大树叶,人坐其上能随风一夜飞渡到洛阳。

创作背景

武则天于载初元年(690年)改唐为周,正式称帝,期间对张易之兄弟十分宠幸。杜审言、崔融、阎朝隐、宋之问等一批文人与张氏兄弟诗文唱和,摊了阿附之嫌。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桓彦范等人发动政变,杀死两张,很多文人皆受株连。沈佺期于是年春被流放崇山(今广西崇左县),第二年春遇赦,当即写了《喜赦》这首诗。

文学赏析

《喜赦》此诗首联起句的“去岁投荒客”点明了诗人是去年被流放的。次句“今春肆告归”,点明遇赦的时间和原因。首联虽是叙事交待,但字里行间饱含着经历辛酸和遇到赦免的悲喜交加的情感。

颔联直抒胸臆,表明世间有公正的存在,法律尚没有废止,自己应该得到平反。自己举盆想要得到一点儿雨露,竟然迎来太阳灿烂的光辉。他在岭南期间非常绝望,忽收赦书的喜悦让他感到乌云尽散的豁亮。诗人运用“律通”“盆举”两词,铿锵有力、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遇赦之时的兴奋之情。

颈联描述诗人自己的复杂心情。“喜气迎冤气”是放免的大喜之气将寃屈不申的郁气替换消除,此处仍流露着对蒙冤的愤愤不平。“青衣报白衣”写这次报喜不是考中进士时的报喜,虽也是大喜,但他这个流放之人得讯于一个青衣,心中多少有些悲凉。

尾联表现了诗人即要回乡的急切心情。诗人在这里要借用传说中神奇的合浦叶一夜间就飞回洛阳,既有归心似箭之意,又有喜悦万分之情。

在诸多叙事抒怀的诗作中,《喜赦》此篇有其特别意味。不仅因为诗人矫健优美、意境旷远的表达手法,其痛苦无望中突遇大喜时的欣乐激情更是此篇得能一气流转、气势飞扬的主要原因。

作者简介

沈佺期

沈佺期

唐代著名诗人,律体开创者

沈佺期(656 — 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唐高宗年号,674—676)进士,官至太子少詹事。曾因贪污及谗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诗与宋之问齐名,号称“沈宋”,多应制之作。流放时期的作品,则多对其境遇表示不满。律体谨严精密,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

参考资料

  • [1]周振甫.唐诗宋词元曲全集 全唐诗 第2册:黄山书社,1999年01月:725
  • [2]丁敏翔,白雪,李倩编著.唐诗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