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七夕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壬申七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的一首诗,收录于《全唐诗》。这首诗是诗人托杜惊转致令狐的失望之作。这首诗一言已渡河矣。二惟恐其晚。三、四是初渡景。五、六一夕之内所见。末句深怪严老头子识灵槎而多管闲事。全诗写织女珍重佳期,以织女自况,以牵牛比喻牛党,令狐绚。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已驾七香车(1),心心待晓霞。

难得等到七夕她已驾着七香车。刚刚两心相会又忧无情的晓霞。

风轻惟响珮,日薄(2)(3)花。

清风夜静,唯有玉佩的响声,日光微弱点吧,不要晒枯了艳丽的鲜花。

桂嫩(4)传香远,(5)高送影斜。

月中的嫩桂,它把馨香传得更远更远。星间的高榆给人间送来舒适的影斜。

成都过卜肆(6),曾妒识灵(7)

她不想人间知道他们相会的事,因妒成都卜肆中有人能识别灵筏。

注释

(1)七香车:用多种香料涂饰的车。

(2)日薄:(七日)将晚时·日光渐淡。

(3)嫣:同蔫,蔫萎不鲜活。

(4)桂嫩:指初七夜新月半圆。

(5)榆:白榆。星名。

(6)卜肆:占卜的摊子。

(7)槎:木筏。

创作背景

《壬申七夕》这首诗是大中六年(852)七夕作的,是诗人托杜惊转致令狐的失望之作。

文学赏析

前六句讲的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一二句讲的是织女已以车渡河,与牛郎相会,他们相会之后,害怕此夜良时将逝,所以“起视夜何其”,直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三四句讲的是牛女相会时,牛郎好像听到了织女环佩的声音,又好像看事了她如花之貌,风轻轻的吹来,所以佩响轻微。日薄,所以花容不萎。想象织女于黄昏时动身离开,故曰“日薄”。五六句讲的是月桂为他们传送嫩香,白榆为他们投影翳蔽,成就他们好合。

末联讲的是织女不想要人间知道他们相会的事情,忌有成都卜肆中识灵槎的人。抒发了自己深切的感叹。末句讲的是双星不想人间知道他们的秘密,深怪成都占卜摊子上的严老头子懂得灵槎而多管闲事。从字面上看,只能作如上解说;至于还有什么特定的寓意,尚无有力证据,不敢妄言。

《壬申七夕》全诗诗人以织女自况,以牵牛比牛党,令狐绹。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七律圣手)

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 [1]郑在瀛编著.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459页
  • [2]郑在瀛编著.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汇注汇校:崇文书局,2015.08:第557页
  • [3]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365页
  •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三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李商隐梓州诗今译:.,1994年01月第1版:第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