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 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论语·泰伯篇》是《论语》中的第八篇,本篇共计21章,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赏析。

其中著名句子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子曰:“泰伯(1),其可谓至德(2)也已矣。三以天下让(3)民无得而称焉(4)。”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子曰:“恭而无礼则(5),慎而无礼则(6),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7)。君子(8)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9)不遗,则民不(10)。”

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 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曾子有病,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13)夫!小子(14)!”

《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

曾子有疾,孟敬子(15)(16)之。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17),斯远暴慢(18)矣;正颜色(19),斯近信矣;出辞气(20),斯远鄙倍(21) 矣。笾豆之事(22),则有司(23)存。”

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 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24)。昔者吾友(27)(25)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28),可以寄百里之命(29)临大节而不可夺(30)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31)。”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32),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33),不亦重乎?死而后已(34),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子曰:“(35)于诗,立于礼(37)成于乐(38)。”

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子曰:“好勇(39)贫,乱也。人而不仁(40)(39)已甚(41),乱也。”

孔子说:“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穷困,就会犯上作乱。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厉害,也会出乱子。”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42)其余不足观(43)也已。”

孔子说:“(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44),不易得也。”

孔子说:“学了三年,还做不了官的,是不易找到的。”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子曰:“师挚之始(45),《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孔子说:“从太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睢》的结尾,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子曰:「狂而不直(46)侗而不愿(47),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48)!」

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子曰:“巍巍(49)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50)焉!”

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夺过来的。”

子曰:“大哉(51)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51)(52)之。荡荡(53)乎!民无能(54)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55)乎其有文章!”

孔子说:“真伟大啊!尧这样的君主。多么崇高啊!只有天最高大,只有尧才能效法天的高大。(他的恩德)多么广大啊,百姓们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对它的称赞。他的功绩多么崇高,他制定的礼仪制度多么光辉啊!”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舜有五位贤臣,就能治理好天下。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周武王也说过:“我有十个帮助我治理国家的臣子。”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62)为盛。有妇人焉(63),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64),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之间及周武王这个时期,人才是最盛了。但十个大臣当中有一个是妇女,实际上只有九个人而已。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事奉殷朝,周朝的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子曰:“禹,吾无(65)然矣。(66)饮食而(67)孝乎鬼神,恶衣服而(67)美乎黻冕(73)(68)(69)宫室而尽力乎沟洫(70)。禹,吾无(65)然矣。”

孔子说:“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了;他的饮食很简单而尽力去孝敬鬼神;他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而祭祀时尽量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而致力于修治水利事宜。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挑剔的了。”

注释

(1)泰伯: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

(2)至德:德之至极之称。

(3)三以天下让:或说:泰伯乃让国,其后文王、武王卒以得天下,故称之为让天下。或说:时殷道渐衰,泰伯从父意让季历及其子昌,若天 下乱,必能匡救,是其心为天下让。三让,一说:泰伯避之吴,一让。太王没,不返奔丧,二让。免丧后,遂断发文身,终身不返,三让。一 说:季历、文、武三人相传而终有天下,皆泰伯所让。今按:泰伯之让,当如《史记》,知其父有立昌之心故让。孔子以泰伯之德亦可以有天 下,故曰以天下让,非泰伯自谓以天下让。三让当如第二说。

(4)民无得而称焉: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赞扬他。

(5)劳:辛劳,劳苦。

(6)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

(7)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

(8)笃:厚待、真诚。

(9)故旧:故交,老朋友。

(10)偷:淡薄。

(11)故旧不遗,则民不偷:遗,忘弃。偷,薄义。在上者不忘弃其故旧,则民德自归于厚。

(12)启:开启,曾子让学生掀开被子看自己的手脚。

(13)免:指身体免于损伤。

(14)小子:对弟子的称呼。

(15)孟敬子:即鲁国大夫孟孙捷。

(16)问:探望、探视。

(17)动容貌:使自己的内心感情表现于面容。

(18)暴慢:粗暴、放肆。

(19)正颜色:使自己的脸色庄重严肃。

(20)出辞气:出言,说话。指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口气。

(21)鄙倍:鄙,粗野。倍同背,背理。

(22)笾豆之事:笾(音biān)和豆都是古代祭祀和典礼中的用具。

(23)有司:指主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这里指主管祭祀、礼仪事务的官吏。

(24)校:音jiào,同较,计较。

(25)吾友:我的朋友。旧注上一般都认为这里指颜渊。

(26)犯而不校:犯者,人以非礼犯我。校,计较义。然人必先立乎无过之地,不得罪于人,人以非礼相加,方说是犯,始可言校。若先以非礼 加人,人以非礼答我,此不为犯,亦无所谓不校矣。

(27)吾友:旧说:吾友指颜子。其心惟知义理之无穷,不见物我之有问,故能尔。孟子横逆之来章可参读。

(28)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亲的小孩叫孤,六尺指15岁以下,古人以七尺指成年。托孤,受君主临终前的嘱托辅佐幼君。

(29)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之命,指掌握国家政权和命运。

(30)临大节而不可夺:大节,国家安危,个人死生之大关节处。夺,强之放弃义。受人之托,守人之寄,一心以之,不可摇夺也。

(31)君子人也:此处君子有两说:一,受托孤之责,己虽无欺之之心,却被人欺。膺百里之寄,己虽无窃之之心,却被人窃。亦是不胜任。君 子必才德兼全,有德无才,不能为君子。此说固是。但后世如文天祥史可法,心尽力竭,继之以死,而终于君亡国破。此乃时命,非不德,亦 非无才,宁得不谓之君子?故知上句不可夺,在其志,而君子所重,亦更在其德。盖才有穷时,惟德可以完整无缺。此非重德行而薄事功,实 因德行在我,事功不尽在我。品评人物,不当以不尽在彼者归罪于彼。

(32)弘毅:弘,广大。毅,强毅。非弘大强毅之德,不足以担重任,行远道。

(33)仁以为己任:仁,人道。仁以为己任,即以人道自任。

(34)死而后已:一息尚存,此志不懈,而任务仍无完成之日,故曰死而后已。

(35)兴:开始。

(36)兴于诗:兴,起义。诗本性情,其言易知,吟咏之间,抑扬反复,感人易人。故学者之能起发其心志而不能自已者,每于诗得之。

(37)立于礼:礼以恭敬辞让为本,而有节文度数之详。学者之能卓然自立,不为事物所摇夺者,每于礼得之。

(38)成于乐:乐者,更唱迭和以为歌舞,学其俯仰疾徐周旋进退起迄之节,可以劳其筋骨,使不至怠惰废弛。束其血脉,使不至猛厉偾起。而 八音之节,可以养人之性情,而荡涤其邪秽,消融其渣滓。学者之所以至于义精仁熟而和顺于道德者,每于乐得之。是学之成。

(39)疾:恨、憎恨。

(40)不仁:不符合仁德的人或事。

(41)已甚:已,太。已甚,即太过份。

(42)骄且吝:吝,悭啬义。骄者,恃才凌人,吝者私其才不以及人。非其才不美,乃德之不美。

(43)其余不足观:其余,骄吝之所余,指其才言。用才者德,苟非其德,才失所用,则虽美不足观。必如周公,其才足以平祸乱,兴礼乐,由 其不骄不吝,乃见其才之美。

(44)谷:古代以谷作为官吏的俸禄,这里用“谷”字代表做官。不至于谷,即做不了官。

(45)师挚之始:师挚是鲁国的太师。“始”是乐曲的开端,即序曲。古代奏乐,开端叫“升歌”,一般由太师演奏,师挚是太师,所以这里说 是“师挚之始”。

(46)狂而不直:狂者多爽直,狂是其病,爽直是其可取。凡人德性未醇,有其病,但同时亦有其可取。今则徒有病而更无可取,则其天性之美 已丧,而徒成其恶,此所谓小人之下达。狂,急躁、急进。

(47)侗而不愿:无知者多谨愿,今则既无知,又不谨愿。侗(tóng):无知义。愿:谨慎、小心、朴实。

(48)吾不知之矣:此为深绝之之辞。人之气质不齐,有美常兼有病,而有病亦兼有美。学问之功,贵能增其美而释其病,以期为一完人。一任 乎天,则瑕瑜终不相掩。然苟具天真,终可以常情测之。今则仅见其病,不见其美,此非天之生人乃尔,盖习乎下流而天真已失。此等人不惟 无可培育,抑亦不可测知,此孔子所以深绝之。

(49)巍巍:崇高、高大的样子。

(50)与:参与、相关的意思。

(51)尧: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52)则:效法、为准。

(53)荡荡:广大的样子。

(54)名:形容、称说、称赞。

(55)焕:光辉。

(56)唯尧则之:则,准则义。尧之德可与天准。或曰:则,法则义,言尧取法于天。今取前解。

(57)荡荡乎:空广貌。

(58)民无能名:名,指言语称说。无能名,即无可指说。

(59)焕乎其有文章:焕,光明貌。文章,礼乐法度之称。

(60)舜有臣五人:传说是禹、稷、契、皋陶、伯益等人。契:音xiè;陶:音yáo。

(61)乱臣:据《说文》:“乱,治也。”此处所说的“乱臣”,应为“治国之臣”。

(62)斯:指周武王时期。

(63)有妇人焉:指武王的乱臣十人中有武王之妻邑姜。

(64)三分天下有其二:《逸周书•程典篇》说:“文王令九州之侯,奉勤于商”。相传当时分九州,文王得六州,是三分之二。

(65)间:空隙的意思。此处用作动词。

(66)菲:菲薄,不丰厚。

(67)致:致力、努力。

(68)黻冕:音fǔ miǎn,祭祀时穿的礼服叫黻;祭祀时戴的帽子叫冕。

(69)卑:低矮。

(70)沟洫:洫,音xù,沟渠。

(71)无间然:间,罅隙义,即非难义。无间,谓无罅隙可非议。

(72)菲饮食:菲,薄义。自奉薄,而祭祀鬼神极丰盛,盖以为民祈福。

(73)黻冕:冕,冠也。大夫以上冠皆通称冕。黻(fú),黼黻(fǔ fú)之黻,是冕服之衣。黻冕皆祭服。

作者简介

孔子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前551—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开创儒学,编纂《春秋》,修订《六经》,创办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