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送别诗既不写惜别的深情,也不写边塞的艰苦,而是热情鼓励友人赴军中参战。全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语言通俗,声调悠扬,韵律活泼,节奏有致,字里行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火山(1)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2)行人绝。

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热,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断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3),岂能愁见轮台(4)月。

知道您经常度越祁连城,哪里会害怕见到轮台月。

脱鞍(5)暂入酒家垆(6),送君万里西击胡。

请您下马暂进入酒家垆,送您到万里之外西击胡。

功名(7)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功名富贵只向马上求取,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

注释

(1)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

(2)赤亭道口:即今火焰山的胜金口,为鄯善到吐鲁番的交通要道。赤亭:地名。在今新疆哈密西南。

(3)祁连城:十六国时前凉置祁连郡,郡城在祁连山旁,称祁连城,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4)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5)脱鞍:一作“脱衣”。

(6)酒家垆:此代指酒店。

(7)祗:同“只”。一本径作“只”。

创作背景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六月。当时,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师西征,李副使(名不详)因公从姑臧(今甘肃武威)出发赶赴碛西(即安西都护府)军中,岑参作此诗送别。

文学赏析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这首送别诗,既不写饯行的歌舞盛宴,也不写分手时的难舍离情。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祝酒劝饮,然而字里行间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

李副使将离武威,远赴碛西,因而诗的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火山五月人行少」,诗人早有吟咏,况六月酷暑。作者不从饯行话别落笔,而以火山、赤亭起句,造成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而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也暗含其中了。三、四两句在写法上作一转折,明写李氏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岂能愁见轮台月」,是盛唐时代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是盛唐之音中一个昂扬的音节。诗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作者越过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化惆怅为豪放,在送别的诗题下开拓了新的意境。诗末两句直抒胸襟,更是气贯长虹:「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祗向」,语气恭敬而坚决。这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这两句显示出作者的英雄豪气,将诗情推向高潮。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这首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并且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被称为送别诗的「另类佳作」。其口语化的诗歌语言,产生了亲切洒脱的效果;悠扬流美的声调,也传达出奔放明快的诗意;自由活泼的韵律和跌宕有致的节奏,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传达出火一般的激情,给远行者以极大的鼓舞力量。

作者简介

岑参

岑参(诗雄)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岑参(717—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参考资料

  • [1]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4-185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68
  • [3]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