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雁过秋空夜未央

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遰在潇湘。

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沈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长。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定风波·雁过秋空夜未央》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李珣的作品,出自《全唐诗》。此词写闺中女子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也有人认为此词寄托了故国之思。

文学赏析

这首词一开始提供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夜,一位女子正倚窗而立,凝望着河汉星空。一队大雁悠然南飞而过,之后,浩瀚的星空又显寂寥。只见荷塘月色蒙着一层淡淡的烟雾。表面上看去,这些似乎是客观的描绘,但仔细吟味,发现词人所描绘的景并非是“无我之景”。一个“锁”字,道出了那女子的心情。她原来有一段往事不堪回首。下面不说“往事”内容如何,只写“故人迢递在潇湘”而使她深感“惆怅”。由此一笔,则所谓“往事”,虽不写,也已写了,词笔之含蓄如此。“潇湘”不必实指,表明远行之意。南朝梁柳恽《江南曲》:“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应是“故人”一句所本。

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描写了女子的心理活动。她本想给远行的“故人”写信寄思念之意,又愁无可托付之人。词用十六国前秦女诗人苏蕙作《回文璇玑图诗》的典故,表明这“故人”就是她的丈夫而非情人。词情至此又进一步明朗化。过片两句写心理曲折层深,文字也婉转多姿。有“意”而以“回文重叠”形容之,说明她情思蕴积之深。武则天《璇玑图序》说苏蕙的织锦回文,“五采相宣,莹心耀目。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回文重叠”四字,抵得过许多相思之苦、望归之切的辞藻刻画。“意”字是相对于“笔”字而言的。前加“纵有”,后缀“谁寄”,“意”仍是意,终未笔之于书。未写的原因是无人寄。信未写成,百无聊赖,女子只能含泪卸妆就寝。夜深人静,此恨绵绵,自然是不能安睡。床前焚的香早已灭尽了,就是那香炉也变得冰冰的了。夜漫长,耳边不断传来秋虫的悲鸣和远处的捣衣声。“愁水”二字,合主观情绪之自愁与客观事物之令人愁为一体,字平、句短而意丰。“杵声”和“候虫声”反衬周围的寂静,寂静的夜又反衬了女子内心的思潮汹涌,辗转反侧,可谓传神。

这首词刻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用“雁”、“候虫声”、“杵声”紧扣住秋夜,用短句“惆怅”、“愁永”来贯穿全篇,整首词始终处在低沉的调子之中,烘托了主题。全词无论是景色描写还是意境塑造方面,都与当时盛行的“花间派”创作手法不同,给人以“清疏”之感。

作者简介

李珣

李珣

晚唐词人

李殉(855—930),字德润,先祖为波斯人,后移家梓州(今四川三台)。他是“花间派”重要作家,时有“李波斯”之称。曾以秀才的身份被州郡政府作为优秀人才推举给朝廷,因善作歌词得到后主的赏识。前蜀被后唐攻灭后,不仕。著有《琼瑶集》。今存词五十余首散见于《花间》、《尊前》等。王国维辑成《琼瑶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