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至汝阴三绝·其一

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

朱轮昔愧无遗爱,白首重来似故乡。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再至汝阴三绝》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组诗作品,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组诗第一首开头两句写初夏景色,抓住最有特征的风物,以生动的笔触描画出一幅具有乡村情趣的美丽画卷,赞扬这乡春之美,更加表达了作者对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上联写景,对偶工巧;下联抒情,情感真挚。全诗虚实相生,今昔比照,浑成自然,颇有艺术感染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黄栗留(1)桑葚(2)美,紫樱桃熟麦风凉。

黄鹂鸟在桑林中鸣唱,是在贪恋桑果美味,櫻桃已经熟透,泛着紫红色的光,轻风拂过麦田,一路撒下淡淡清凉。

朱轮(3)昔愧无遗爱(4)白首(5)重来似故乡。

车轮滚滚而过,遗憾的是我往昔在这里执政时,没有留下值得称项的政绩大爱,如今满头白发重新来到这里,就像是游子回到了久别的故乡。

注释

(1)黄栗留:黄鹂鸟,一种鸣禽,多为中等体型,体羽一般由全黄色的羽毛组成,幼鸟偏绿色,下体具细密纵纹。在古诗词中常出现。

(2)桑葚:又名桑椹子、桑蔗、桑枣、桑果、桑泡儿、乌椹等,桑树的成熟果实,为桑科植物桑树的果穗,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用的水果之一。

(3)朱轮: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古代俸禄至二千石的官,都可乘坐,后用以代指太守、知州。

(4)遗爱:去职后留下的德政。

(5)白首:白发。诗末自注:“余时将赴毫社,恩许枉道过颍也。”

创作背景

此诗约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在颍州所作。当时欧阳修已年过六十。那年的正月,宋神宗即位,御史彭思永、蒋之奇捏造罪名弹劾欧阳修。虽然后来经过澄清辨明无罪,但欧阳修对官宦之争、相互挤压排斥的现象厌恶至极,又无可奈何,于是决定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欧阳修几经思忖,最终去意已决,终以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出知亳州。赴任途中,他经过曾经执政的颍州,看到这里的山山水水,不禁睹物伤情,感慨之余写下此诗。

文学赏析

三绝中的第一首,表现颍州风物的佳美、治绩的嘉惠,以及诗人重游故地的依恋深情。因为欧阳修喜欢颍州的山水风物,所以对颍州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对那里的美好景物更是赞赏有加。当时正是果实成熟时节,黄鹂鸟在桑林中鸣唱,仿佛是在宣告丰收的喜悦;樱桃红紫,泛着诱人的光泽;麦黄之际,风吹麦浪,看到丰收的果实令人心情舒爽;朱轮滚滚而过,回想往事无限感伤;但此次故地重来,再见这里的风土人情,心里还是禁不住涌起一股热浪,如同回到了故乡一样。诗的开头两句写初夏景色,抓住最有特征的风物,以生动的笔触描画出一幅具有乡村情趣的美丽画卷,赞扬这乡春之美,更加表达了作者对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

诗人透过汝阴的典型景物的描绘,颂扬了汝阴知州的惠政,因而诗的第三句就很自然地转到自己身上:“朱轮昔愧无遗爱”。全句是说,当年自己任颍州太守时,没有给当地人留下值得怀念的政绩,很感惭愧。结句发出了感人肺腑的话语:“白首重来似故乡”。诗人常来颍州,与当地人民感情很融洽,所以,尽管自己年事已高,头白苍苍,今天重来颍州,感到分外亲切,像是回到故乡一样。

这首绝句,上联写景,对偶工巧;下联抒情,情感真挚。每句第一字,都是表示色彩的,色泽鲜明强烈,增添了诗的美感效果。全诗虚实相生,今昔比照,浑成自然,颇有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

欧阳修

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 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幼贫而好学。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合,退居颍州知州。卒谥文忠。提倡古文,奖掖后进,为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散文富阴柔之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学韩愈、李白,古体高秀,近体妍雅。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参考资料

  • [1]东篱子解译.欧阳修集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