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三山作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湖上闲行。天心肯後,费甚心情。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行香子·三山作》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上片写盼望及早归耕而不得的急躁不耐之心情,下片写预想盼到“天心肯后”的欣喜心情。全词以阴晴难测的初春天气比喻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自己的矛盾心境,表达了倦游思归的愿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1)。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2)

识趣的好雨当春发生,我要趁这时令回家躬耕,何况现在已经到了清明。我独自闷坐在小窗边,侧耳倾听檐间的滴水声。可恨夜晚一会刮起大风,一会儿升上明月,一会儿铺满乌云。

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3)、湖上闲行。天心肯後,费甚心情(4)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5)

落花飞絮在风雨中飘零,黄莺燕子再三对我叮咛,怕妨碍我到湖畔闲行。只要天意允许我在湖边漫步,我又何必这样烦闷操心。但我担心老天爷放任天气一霎时便阴沉,一霎时下雨,一霎时又晴。

注释

(1)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表达归耕退志心情急迫。以当春好时节,清明过了即暮迟的递进方式抒发。好雨当春:用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意。趁:指趁“好雨当春”时节。

(2)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谓春夜风云变幻,阴晴无定,可恨之意在夜景外诸情事。

(3)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春暮风雨,担心雨后路泥泞,有碍去湖边漫步。侬:你,指词人。

(4)天心肯後,费甚心情:谓天意如何实已定,何必人们多费心思去猜测。天心:上天之心,此喻朝廷意向。

(5)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谓忽儿阴雨忽儿放晴,天意难测。霎时:犹言一霎儿。李清照《行香子》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创作背景

宋光宗绍熙五年(1178年)春,作者正在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任上。从去年冬天至现在,因为心情的郁闷和志愿的不遂等,他曾屡次上书求归,但是朝廷对他始终没有明确答复。他猜测朝廷政治气候的变化,他对于君威难测深有感受。于是在清明节春雨未晴、风云不定的气候中,他在三山的一座小窗内,写下了《行香子·三山作》这首明志与抒愤的词。

文学赏析

《行香子·三山作》是宋代词人辛稼轩所写的一首词。

宋光宗绍熙五年(公元1178年)春,作者正在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任上。从去年冬天至现在,因为心情的郁闷和志愿的不遂等,他曾屡次上书求归,但是朝廷对他始终没有明确答复。他猜测朝廷政治气候的变化,他对于君威难测深有感受。于是在清明节春雨未晴、风云不定的气候中,他在三山的一座小窗内,写下了这首明志与抒愤的词。

上阕写盼望及早归耕而不得的急躁不耐之心情。发端三句,直道思归之愿,文义十分明显。「小窗」二句,叙写听雨情状,为下文借自然物象抒情作一引导。上阕第三个层次以一个感情色彩极浓的「恨」字贯串「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三句,以春夜阴晴无定、变幻莫测的天象,喻示自己受尽了朝中及地方官场小人的谗谤迫扰,已不堪忍受。

下阕头三句先以清明后春事阑珊、花柳飘零比喻政治上的好时光已白白过去,次以莺燕叮咛之语暗示自己尚受到种种牵制,未必能自由归去。「天心」句至末尾是最后一个抒情层次,说是只要皇帝批准了,事情就好办;然而君心难测,就如自然界忽风忽雨,忽阴忽晴,令人捉摸不透,真叫人闷杀。

全词以阴晴难测的初春天气比喻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自己的矛盾心境,表达了倦游恩归的愿望。

《行香子·三山作》全篇以比兴为主,抒情婉转曲折。意在言外,代表了稼轩词的另一种风格。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参考资料

  • [1]李清照 姜夔 辛弃疾 元好问合集,时代文艺出版社,,第223页
  • [2]聿文编辑,中华文学传世经典 3 宋词,浦东电子出版社,2002.03,第663页
  • [3]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杨忠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辛弃疾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91-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