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

道南宅岂识楼桑,何许英雄,惊倒孙郎。汉鼎才分,流延晋宋,弹指萧梁。昭代车书四方,北溟鱼浮海吞江。临眺苍茫,醉倚歌鬟,吟断寒窗。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是元代诗人卢挚创作一首散曲。这首散曲是以发生在镇江的三国故事为触发点,表达他对历代王朝兴废、英雄功绩的总体看法。曲中运用典故,没有元曲中常见的俚俗语言和调侃风格,透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带有一种史论的色彩。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道南宅(1)岂识楼桑(2)何许(3)英雄,惊倒孙郎(4)汉鼎才分(5)流延晋宋(6)弹指萧梁(7)昭代车书四方(8)北溟鱼(9)浮海吞江。临眺(10)苍茫,醉倚歌鬟(11),吟断寒窗。

家住道南大宅的周瑜怎会认识陋居楼桑的刘备?何处而来的英雄,惊倒了孙郎。汉家的九鼎江山刚刚才分崩离析,就流传到了晋代与宋朝,又弹指间传到了南朝的萧梁两帝。清平的年代四方车书滚滚而来,北溟之鱼化了大鹏,海水也吞没了大江。在苍茫的黄昏眺望着,摇船缓缓驶在江中,诗人喝醉了听歌女唱歌,倚靠在桌上,心中的悲情化成了脚下翻滚的浪花,只可叹那声声的诗歌吟断了寒窗。

注释

(1)道南宅:周瑜曾将自已的道南大宅让给孙权居住此处即用道南宅指代周瑜。

(2)楼桑:即楼桑里,在今河北涿县,相传为刘备故里,此处借以指代刘备。

(3)何许:感叹语,即何等之意。

(4)孙郎:指孙权。

(5)汉鼎才分:指东汉政权分为魏、蜀、吴三国。

(6)流延晋宋:流延:流传延续。晋: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是西晋,西晋建都洛阳;东晋才建都在原吴的京城建业(西晋建兴初曾改称建康)。宋:东晋以后,全国分为两部分,据有南方的又都在建康(今南京)建都,依次为宋、齐、梁、陈四朝,统称南朝,这里的宋即指南朝的刘宋。

(7)弹指萧梁:弹指:弹指之间,极言时间之短暂。萧梁:南朝梁的皇室萧姓,故有此称。此句意为弹指间在京口这一地区就经历了自东晋和宋、齐、梁、陈五个朗代。不说南陈,只说萧梁,全是作曲用韵的需要。

(8)昭代车书四方:昭代:清明的时代,旧时多用以称颂本朝。车书四方:即统一天下。车同轨、书同文,本是秦王朝统一天下的标志,后世遂以车书喻指统治划一。

(9)北溟鱼:语出《庄子·逍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浮海吞江:倒海翻江。

(10)临眺:面对月光。居上视下谓之临;农历月底,月见于西方谓之跳。

(11)歌鬟:歌妓。

创作背景

卢挚一生任官,仕途坦顺,未遇太大挫折,官府生涯加深了他对统治集团内幕的了解,尤其是在他任职按察使,肃政廉访使期间,因为整肃风纪,考察吏治为己任,所以诗人极大体察民间疾苦,洞悉元王朝的黑暗、暴虐,诗人反思国家民族的苦难根源是宋朝的腐败和金、元入侵所致,但鉴于元蒙统治的血腥残暴,诗人是颇为正直的汉族官吏不敢直言地针砭时政,只得托言于怀古咏史的创作以泄感愤与哀思,于是创作《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这首散曲。

文学赏析

《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在卢挚传世的诸多作品中,被公认为成就最高。怀古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抒发怀抱时钟爱的主题,即通过评价古人古事表达自己对今人今事的看法或感慨。此曲中诗人通过回顾刘备、周瑜与孙权的历史旧事,表达他对历史变迁的感叹。

头三句将历史事件娓娓道出。“道南宅岂识楼桑”,第一句就接连用了两个典故。周瑜曾上疏孙权,劝他不要将刘备放归蜀中,孙权未听从这一规劝。“道南宅”一句即代指此事,“何许英雄,惊倒孙郎。”刘备的才识风度让孙权为之倾倒。这三句涉及的历史事实是发生在“京口”的往事。据说三国时候,京口城是吴国所在,因而作者遥想历史往事,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敬重之情。接下来的三句概括了神州大地从统一到分裂、朝代更替变化的规律。“汉鼎才分,流延晋宋,弹指萧梁。”其中“鼎”是王室的象征,从魏蜀吴三方霸主割据而治,到东晋和南朝坐拥此地,京口历经的历史纷争寥寥几笔就交代得很清楚。“昭代车书四方,北溟鱼浮海吞江。”这两句是观京口之景的感慨,历史风云变化,江山几度易主,当年秦始皇一统天下,看似盛世却危机四伏。那些兴风作浪的“北溟鱼”即怀有雄才大略的人,永远都不甘沉寂,所以历史的车轮就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规律推动下滚滚前行。结尾三句则是诗人心中的感慨,将忧虑和无奈之情一下子倾诉出来。“临眺苍茫。醉倚歌鬟,吟断寒窗。”凭栏远眺,望着历经沧桑的大地,即使天下太平,也难保这样的太平不会被打破,既然无所作为,不如以酒解忧,及时行乐。

整首曲子从开篇的奋发、昂扬、积极到结尾处饮酒作乐寻求解脱的消极,这一转变透露出元代混乱政局下文人的典型心理状态。

作者简介

卢挚

卢挚

元代散曲家

卢挚(约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嵩翁,先祖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后世居河南。初为元世祖侍从,后累官至翰林承旨。为元初比较有影响的作家,人称其文与姚燧比肩,诗与刘因齐名;而散曲作品成就更高,代表了元代前期杨果、刘秉忠等一批达官文人的创作成就。《全元散曲》收其小令120首,其数量之多,在前期散曲作家中仅次于马致远。今有李修生《卢疏斋集辑存》。

参考资料

  • [1]陈友冰,许振轩著.元人小令赏析:安徽文艺出版社,2001.03:第34页
  • [2]黄克主编.中国古典韵文精选文库: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02:第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