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关山月》是南北朝时期诗人徐陵用汉代乐府古题吟咏故事的一首抒情五言诗,全诗通过将士征战四方的历程,影射出思念之情,期盼战争尽快结束,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心情。
译文注释
译文
关山(1)三五月(2),客子(3)忆秦川(4)。
十五的月亮映照在关山,征人思乡怀念秦川。
思妇高楼上(5),当(6)窗应未眠(7)。
(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的我而没有睡觉。
星旗(8)映(9)疏勒(10),云阵(11)上祁连(12)。
战争的旗帜飘扬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笼罩在祁连山上。
战气(13)今如此,从军(14)复(15)几年。
战争局势如此紧张,从军征战何时能够还乡。
注释
(1)关山:边境要塞之地,指征战人的所在地。
(2)三五月:阴历十五的月亮。
(3)客子:在外地出游或出征的人。
(4)秦川:指关中地区,泛指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
(5)思妇高楼上:这句和下句时客子想象的情景。思:想到。妇:指客子的妻子。
(6)当:对着。
(7)未眠:没有睡觉。
(8)星旗:就是旗星,古代人认为它代表战争。旗:星名。
(9)映:照耀,映照。
(10)疏勒:汉代时西域的诸国之一,王都疏勒城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
(11)云阵:就是阵云,像兵阵一样密布的浓云。
(12)祁连:山名,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天山。
(13)战气:战争气氛。
(14)从军:在军队中服役。
(15)复:又,再。
创作背景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徐陵奉命出使东魏,后因侯景之乱,被迫留在邺城达7年之久,不得南归,因此其诗风有所变化,写出了一些富有真情实感,为人所称道的诗篇。《关山月》就是这一时期写下的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
文学赏析
《关山月》是一首较有感染力的抒情诗,引用汉代故事描述了因战事而离别的夫妇间相思之衷情与哀愁。诗人又巧用十五圆月作引子,抒发了内心的深情。此诗虽只有简洁八句四十个字,但写得情景交融,历历在目,呈现出一幅征夫思妇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图。诗人基于深厚的功底,功妙的艺术构思,简洁的语言,成功地创作出这一首的古题新作。其中有三个值得赏析和品味的诗点。
首先,有感而作,国事家事也萦怀于心,将边关战争和征夫思妇融于一起而描述在诗中。当时也是多事之秋,战事频繁,影响到国泰民安,百姓家庭团圆幸福,诗人抓住征夫远在边塞而思念家人的情思作为着笔点,既有了边关战事,更写出了远征战士家庭的情感,流露出对征人远离亲人的同情,对战争的谴责,这首诗作成功之处就在于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人民性,摆脱了宫体诗作内容的贫乏。
其次,诗作构思设计的艺术性。以十五夜之月为线索,从而勾引出征夫在边塞月下思妻,高楼上妻室念征夫的两个情景画面,这是在情景交融中抒发了两地相思情增和怨伤。而后四句则又转回到边塞的征夫心怀:战事犹酣,解甲归田恐是遥遥无期,忧虑无限,无形中也对应思妇在高楼遥望边疆而无眠,隐含了思妇伤心地牵挂,企盼早日相聚。这样一种构思巧妙地突出:对战争的怨恨;对夫妻别离思念之同情;对圆月美景却带来了更多离愁的怨伤。
再次,语言应用简洁圆润,善用词语增强意蕴。八句四十字,简明清晰,用“高楼”更见望眼欲穿,“云阵”和“战气”更见战事形势紧张,气氛逼人,“映”更见城楼军旗飘荡,杀气迷弥。“复”更突出归期遥遥。这也显露诗人纯熟的诗歌语言和平时的功底。
《关山月》全诗通过将士征战四方的历程,影射出思念之情,期盼战争尽快结束,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心情。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傅璇琮主编.《魏晋南北朝诗》:泰山出版社,2007.4:第141-142页
- [2]刘常生编著.《历代咏玉门诗词选》:甘肃文化出版社,2010.11:第15页
- [3]张学忠,党怀兴主编;马乾,王亚元,刘琰等编.《大学生背诵古诗文三百篇》: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06: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