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赋

飞飞兮海滨,去去兮迎春。炎皇之季女,织素之佳人。未若宋王之小史,含情而死。忆少妇之生离,恨新婚之无子。既交颈于千年,亦相随于万里。山鸡映水那自得,孤鸾照镜不成双。天下真成长合会,无胜比翼两鸳鸯。观其哢吭浮沈,轻躯瀺灂。拂荇戏而波散,排荷翻而水落。特讶鸳鸯鸟,长情真可念。许处胜人多,何时肯相厌。闻道鸳鸯一鸟名,教人如有逐春情。不见临邛卓家女,只为琴中作许声。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鸳鸯赋》是南朝梁陈时期文学家徐陵创作的咏物小赋。这是一篇诗化的宫体赋。此赋前半篇连用数典写人不能成双,后半篇则是对鸳鸯比翼的歌颂。全赋语言精工,华美铺排,悱恻动情,真挚感人,用事巧妙,呼应别致。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飞飞兮海滨,去去(1)兮迎春。炎皇之季女(2)织素之佳人(3)。未若宋王之小史(4),含情而死。忆少妇之生离,恨新婚之无子(5)。既交颈(6)于千年,亦相随于万里。山鸡(7)映水那自得,孤鸾照镜不成双(8)。天下真成长合会,无胜比翼两鸳鸯。观其哢吭(9)浮沈,轻躯瀺灂(10)。拂荇戏而波散,排荷翻而水落。特讶鸳鸯鸟,长情真可念。(11)处胜人多,何时肯相厌。闻道鸳鸯一鸟名,教人如有逐春情。不见临邛卓家女,只为琴中作(11)声。

飞呀飞呀直到海滨,不远万里前去迎春。炎帝成仙的少女,工于织素的佳人,都比不上那含情而死,化为鸳鸯的宋王小史的妻子。感念贤淑少妇生遭离遣,憾恨燕尔新婚不得嗣子。不但耳鬓厮磨以至千年,而且相亲相随跟从万里。山鸡映水能得到什么?孤鸾照镜也难以成双,天下真成长会久合之美事,也不如比翼相伴双鸳鸯。你看它们鸣和浮沉,轻游出没,拨拂荇草嬉戏,清波荡漾,撞动荷叶翻飞,水珠滚落。实在惊讶鸳鸯鸟,绵绵长情真让人念慕;这长情胜人许多倍,无论何时绝不彼此厌弃!只一听“鸳鸯”这名字,就让人春心萌动情难捺;你不见那临邛卓文君,就因为相如鼓鸳鸯琴歌而夜奔。

注释

(1)去去:越离越远。

(2)炎皇之季女:《汉书·张良传》颜师古注,赤松子,仙人号也。常止西王母石室,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去。

(3)织素之佳人:汉乐府《上山采蘼芜》:“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4)宋王之小史:《搜神记》:宋康王埋韩凭夫妻,使其冢相望。宿夕文梓生于两冢之端,屈体相就;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交颈。小史,指韩凭。

(5)忆少妇之生离,恨新婚之无子:《玉台新咏》:汉建安中,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其家逼嫁,没水,仲卿亦缢。人哀之,为诗云:“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6)交颈:两颈相依,表示亲密。

(7)山鸡:锦鸡。传说爱其毛羽,常照水而舞。

(8)孤鸾照镜不成双:范泰《鸾鸟诗序》:昔宾王结置峻卵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三年不鸣,其夫人日:“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照镜以映之?”鸾睹影,悲鸣而绝。

(9)哢吭:鸟鸣。

(10)瀺灂:出没貌。

(11)许:这样。

(12)不见临邛卓家女,只为琴中作许声:司马相如游临邛,富人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其歌日:“同缘交颈为鸳,胡颉颃兮共翱翔!”于是文君夜弃相如,同归成都。

创作背景

《鸳鸯赋》是徐陵仕梁时的作品,当作于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之前。徐陵自十五岁入萧纲幕府,在梁朝主要在萧纲身边过着比较平静的文土生活。《艺文类聚》卷九十二《鸟部下》“鸳鸯”条,内有梁简文帝、梁元帝、周庾信和陈徐陵的《鸳鸯赋》各一篇。此赋乃是萧纲为太子时,诸人与他唱和之作。《艺文类聚》称梁简文帝、梁元帝、周庾信、陈徐陵,皆后人追题。按写作此题小赋时,实际上萧纲为太子,萧绎为湘东王,徐陵应在身边。

文学赏析

《鸳鸯赋》是一篇赞美鸳鸯的咏物小赋。开篇“飞飞"两字,“扇”出一片羽翮振动之声;“去去”二字,已见比翼齐飞之双鸟越去越远。此二句如一个序幕镜头,一掠而过(鸟翼扇风之声才闻,及循声而望,但见双鸟已在远方矣);起既突兀,收也迅速,且余音袅袅,盖只让人仅得鸳鸯之形于“序幕”,下面却待从头说起。

“炎皇之季女,织素之佳人”,此皆用情至专,事迹感人之少女美妇。“未若”二字瘦硬劲折。小史夫妇生前既相亲相爱,死后亦化为鸳鸯长命之鸟,“晨夕交颈”,永不分离,使他们的爱情达到了永恒。这里运用传说,非惟构成对比而已,乃是为了由此传说,引出所“赋”鸳鸯,用意含蓄。宋王小史胜炎皇之女、织素佳人的唯一原因,在于“化鸳鸯”而已;倘其不化,则非“未若”。看似颂人,实乃颂鸳鸯。以下“忆少妇”两句用焦仲卿妻事,目的亦同。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将这两个传说实在用“活”了:道他写人,然人与鸳鸯有关;道他写鸳鸯,可鸳鸯确是由人所化,况字面实在全是写人,更无一字涉及鸳鸯。写人写鸟,两者兼备,如盐溶水,不可辨及,而其妙处益觉无穷。

鸳鸯“既交颈于千年,亦相随于万里”,而山鸡、孤鸾则顾影无偶,自怜自伤,境况着实凄凉已极。于是“天下真成长合会,无胜比翼两鸳鸯”的由衷感叹油然而生,冲口而出。山鸡、孤鸾是反衬对照之笔,若“天下之长合会”,亦无胜“比翼之鸳鸯”,则对此鸟的赞美和歌颂,几达宗教的狂热崇拜程度。此句感叹也缘前面两个传说而发:恩爱夫妻生前难尽亲密之情,死后乃化鸳鸯以续。则鸳鸯此鸟,实值歌颂。

既尊崇其精神,亦必喜悦其行貌。“观其”以下四句,写尽鸳鸯可爱动人之态:其哢吭,其瀺灂,其拂荇散波,其排荷落水,其游水戏嬉,其相亲依飞。一切可爱和谐之貌,如在眼前。“轻”“拂”“戏”“排”“瀺灂”等词尤为传神,生动准确地描出鸳鸯的可爱动态,使人耳悦其声,目悦其行,心悦其性,及最后“特讶鸳鸯鸟”,至于心荡神迷,完成了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

末四句情感昂扬,赞美歌颂达到了顶峰。“只闻鸳鸯名,已有逐春情”,虽不免有点夸张,然也有史实证之:出于富家名门的卓文君,之所以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私奔穷书生司马相如,就因为相如鼓琴歌以“鸳鸯”二字挑之。可见鸳鸯对人的感召之力是多么神奇。末尾用卓文君事,一者证其“闻道”云云的论断,二来也以文君之孀居,呼应山鸡、孤鸾之顾影无偶。文君闻鸳鸯琴歌能再次得偶,而山鸡映水无得,孤鸾照镜气绝,则境界更加深化,含义更加深刻。

徐陵以写宫体诗出名,诗文绮艳,为历代评家所抑。此赋华美铺排,语言精工,虽为言情之作,不脱浮艳之气,然悱恻动情,真挚感人,且用事巧妙,呼应别致。

作者简介

徐陵

徐陵

南朝诗人、文学家,宫体诗代表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郡郯城(今山东郯城)人,南朝梁陈时期著名宫体诗人。是当时文坛上的领袖人物。当时军书、诏策,多出自徐陵之手,历史上称他为“一代文宗”。

参考资料

  • [1]魏耕原.历代小赋观止[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8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