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闻邻船吹笛》是元末明初诗人杨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首二句紧扣诗题点明了闻笛的时间、环境、气氛、景色;三、四句由上句贯下,直写笛声,诗人从笛中音调猜测吹笛者的身份;五、六句表面上写的是吹笛者,实际上却写了作者闻笛的感受;末两句是诗人由笛声而生发出来的感慨,是“闻笛”的余波及收煞。全诗以景语发端,以精练之笔、典型之景创造优美的境界,质朴清妙、新而不丽。
译文注释
译文
江空月寒江露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水天一色,月光照亮了露珠,是谁在船头上对月吹笛?
参差(2)楚调转吴音(3),定是江南远行客。
婉转的楚调变成吴侬软语,一定是远离家乡的江南游子。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4)。
万里江南万里行,不能回家,笛声里分明诉说着流逝的年华。
已分(5)折残堤上柳(6),莫教吹落陇头花(7)。
我已清楚堤上的垂柳被折残了,你千万不要再吹落陇头的小花。
注释
(1)露华:指露水。
(2)参差:近似。
(3)吴音:吴地的方言。
(4)鬓华:花白的鬓发。代指年华流逝。
(5)已分:已经。
(6)折残堤上柳:古人有折柳相别的习俗,取柳谐音“留”。笛曲中有“折杨柳”曲,诗关合听笛,借此写离别漂泊。
(7)陇头花:代指书信。陇头:陇山顶上。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
创作背景
杨基在明初曾任江西行省幕官,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奉使湖广,居此地时作有《岳阳楼》《望岳麓》等诗。《闻邻船吹笛》此诗写夜泊江中,闻笛声于邻船,中有“参差楚调转吴音”句,可见身在楚地,当是同时期的作品。
文学赏析
古诗中不乏以诗写乐之作。但从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到白居易的《琵琶行》,他们描述音乐的特点,都重在听者的感受和对音乐曲调本身进行逼真的描述和写。而杨基的这首诗,在描写音乐上另辟蹊径,以对笛声表达的内容和情调的描写和渲染,表现出音乐的效果和演奏者的感情,并把自己的感情寄寓其中。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开首两句,点出了闻笛的时间、环境、气氛、景色。写在一个霜露满天、江月普照的深秋的夜晚,作者在空寂冷清的江面上,听到邻船传出动听的笛声。“何人”二字,表明对吹者的不知不识为后面揣度、描写笛声留下了充分的余地。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由上句贯下,直写笛声:参差曲折,动听悦耳的楚调转奏吴音,那么,这位奏者一定是漂泊在外的江南游子了。由乐度人,既写出了笛声的转换,又写出了作者的心理活动。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江南游子漂泊在万里之外不能回家,令人可知他的心情。那笛声即在诉说诗人自己鬓发斑斑,思乡之苦催人先衰了。这里由人度乐,紧承上句,是进一步写人,也是更深一层写乐,诗意进一步突出也为下两句写乐抒情作好了铺垫。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紧承上句写乐。李白有“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作者即巧妙化用李白诗意,说吹笛者反复吹奏《折柳》伤别之曲。后句亦化用典故,这里写“吹落陇头花”,既有李白咏笛“落梅花”之意,又有陆凯寄别“陇头人”、宋之问怀乡“陇头梅”之意,可以说把咏笛与思乡的典故合在一起用了。含义深远浑厚,且“吹落陇头花”与“折残枝上柳”对仗得也十分工巧。
综观《闻邻船吹笛》全诗,写乐而不直写声调的动听婉转,也不直写听者如何为曲所动,却反复表述吹奏者传达出的情思,从而将作者深深的身世之感寄寓其中,写声情也是写心情,写吹笛者也是写自己,从而使情、景的交会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这是此诗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
此外,《闻邻船吹笛》此诗极善造境。以精练之笔,典型之景创造优美的境界,以表达感情,突出主题。“江空月寒露华白”七字,描画出一幅凄凉、冷清、空寂、孤寒的境界,为下面抒情奠定了基础。这也是许多明初诗人难于做到的。明初诗人的诗往往走质朴一路,杨基虽然曾跟从杨维桢学诗,所作多轻巧纤丽之作,但入明后,诗多讲究气格。这首短古承继中唐李颀、常建一派,新而不丽。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刘永生编,元明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05月第1版,第143页
- [2](清)沈德潜 周准. 明诗别裁集[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09月第1版. 第23页
- [3]吕晴飞 李观鼎主编,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第1191页
- [4]徐寒主编;汤一介,文怀沙学术顾问,历代古诗鉴赏 下 全新校勘珍藏版,中国书店,2011.07,第8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