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行
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
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茆。
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
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
悍睛忽星坠,飞血溅林梢。
彪炳为我席,膻腥充我庖。
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呶号。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作品简介
《壮士行》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创作的一首五言乐府诗。此诗精心地塑造了一个射虎斩蛟的壮士,刻画了诗人理想中的英雄人物,激励自己像这位壮士那样,射虎斩蛟,与反动的保守势力斗争 到底。全诗语言朴实,明白如话,反映了诗人平实的诗歌创作风格。
译文注释
译文
阴风(1)振寒郊(2),猛虎正咆哮。
阴风振荡着荒凉的郊野,猛虎啊正在咆哮。
徐行出烧地(3),连吼入黄茆。
它漫慢走出围场,连吼着钻入黄色的茅草。
壮士走马去,镫(4)前弯玉弰(5)。
壮士啊骑着马飞快而去,在镫前拉开玉弓鞘。
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6)。
大喊一声猛虎象人立起来,一发饮羽射中如长矛。
悍睛(7)忽星坠,飞血溅林梢。
猛虎目光消失似星坠,鲜血飞溅染红了树梢。
彪炳(8)为我席,膻腥充我庖。
彪炳的虎皮铺我坐席,虎肉入我厨房任我烧。
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呶号(9)。
除掉祸害乡里人喜欲狂,纷纷祝酒欢呼声浪高。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明日要在长桥上,倾城出动看斩蛟。
注释
(1)阴风:寒风。
(2)寒郊:荒凉的郊野。
(3)烧地:古代南方山区刀耕火种,农民在秋冬之际放火烧山,然后耕作,称为烧地。
(4)镫:挂在马鞍两边的踏脚。
(5)玉弰:用玉装饰的弓。
(6)铍交:铍(pī):大矛。交:加。
(7)悍睛:凶恶的目光。
(8)彪炳:本指老虎身上色彩斑斓的花纹,这里指虎皮。
(9)呶号:一作“号呶”,欢呼喧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禹锡被贬朗州期间。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被贬朗州。一方面朗州境内人烟稀少,山林中虎狼横行,水中蛟龙出没,当地人民深受其害,人们一直渴望着出现射虎斩蛟的英雄。另一方面当时朝中的反动势力横行无忌,猖獗一时,正如那凶悍傲慢的猛虎、蛟龙。有感于此,刘禹锡写下了《壮士行》。
文学赏析
这首诗改造了周处自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不畏艰险、射虎斩蛟、为民除害的壮士形象,表达了刘禹锡在政治革新失败以后,不悔恨,不妥协,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并为之斗争不息的顽强精神。
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见《世说新语·自新门》和《晋书·周处传》。两书都记载了周处为害乡里,为乡里所患,终于改过自新等情节。《壮士行》则摈弃了这些情节,只取射虎斩蛟之事。这一改就使壮士成了为民除害的英雄,而不是为害乡里的横暴。这一改便点铁成金了。
这首诗共有三个段落。第一段四句描写了猛虎为害的情景,为壮士的出场渲染了气氛。第二段六句描述了壮士射虎的经过,在威武雄壮的搏斗之中,着意刻画了壮士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第三段六句叙述壮士为民除害,深受乡亲欢迎,他决心再显身手,明日长桥斩蛟。这段彻底改造了周处的故事,使壮士的形象更臻完美。这段里的“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号呶”与《世说新语》《晋书》中的“更相庆”“皆相庆”不同。“相庆”事是在周处与蛟搏斗三天三夜未见分晓的情况下出现的,是人们以为周处死于蛟、乡里又除一害才“更相庆”“皆相庆”的。“贺酒”在射虎之后、斩蛟之前,在虎肉宴上,不是互相祝贺敬酒,而是纷纷向壮士贺酒,欣喜虎害已除。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等人受到了迫害和打击,为了回击中伤的恶语,他改写了周处自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为民除害的壮士的形象以自况,表示自己原本无错,无需自新。他是仍然坚持他的政治主张的。
此诗抒发了诗人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主张改革朝政的政治观点。全诗采用铺叙的手法,层层展开,开始四句,通过对寒风怒号、猛虎咆哮的描绘,衬托了壮士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接着细致描绘了壮士射死猛虎的过程,刻画出壮士沉着机智、大胆勇武的斗争精神,体现出诗人不畏强暴、坚持理想、主张大胆革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