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萤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此诗逼真地描摹萤火虫的光影形状,一般认为诗人是借咏萤火虫而讽刺宦官。全诗刻画生动,措辞和婉,神理具足,意境遥深。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幸因(1)腐草出,(2)太阳(3)飞。

萤火虫侥幸由腐草而化出,却胆敢靠近太阳飞舞。

未足(4)临书卷,(5)(6)客衣。

它的光亮不足以照亮书卷,有时还会玷污衣衫。

随风隔(7)小,带雨傍林(8)

微小的躯体,常在慢帐外随风飘荡,或在林边树下带雨挣扎。

十月清霜(9)飘零(10)何处归。

等到十月到来清霜凝重时,不知会飘落在哪里去。

注释

(1)幸因:幸:侥幸。因:依靠,凭借。

(2)敢:岂敢,不敢。

(3)太阳:一说喻指君王。

(4)未足:不足以。

(5)时:有时。

(6)点:玷污。

(7)幔:帷幔。

(8)微:指萤火虫闪着微光。

(9)重:清霜凝重。

(10)飘零:漂泊。

创作背景

《萤火》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天所作,当时肃宗朝政曾一度由宦官李辅国把持,十分昏暗。诗人不满这些腐败现象,于是在这首诗中用萤火虫作比喻,对弃权误国的宦官进行了辛辣讽刺。

文学赏析

唐中宗以后,宦官日益得势。玄宗时,多至三千人,其中有一千多人被抬上五、四、三品高位。以杨思勋、高力士最为显赫一时。比如杨思勋就被授予辅国大将军(正二品)称号,后又加骠骑大将军(从一品)称号,封虢国公。再如高力士,曾经手阅处一应进奏文表,文表所奏事项,他甚至有权自行处理,只有遇到大事方才报告皇帝。唐朝有名的将相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都是走高力士的后门才爬上去的。

诗人杜甫看透了“开元盛世”掩盖下的这些腐败现象,在诗中逼真地描摹萤火虫的光影形状,诗人借咏萤火虫而讽刺宦官。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句写萤火虫本质下贱,不敢在太阳下飞行的阴暗心理。“腐草出”就已经极不体面,作者又巧妙地在句首加上一个“幸”字,则显出即就是那肮脏发霉的腐草,萤火虫也只有遇到侥幸的机会,方能从中出生。另外,古代在皇宫中当宦官的人,入宫前必须接受“腐刑”(也叫“宫刑”,即男子去势)。这第一句中的“腐草”,正足以启人联想到受过腐刑的宦官。

三、四句以“未足临书卷”否定可以照人读书的传说,写萤火虫成事不足;“时能点客衣”说专以玷污别人为能事,写萤火虫败事有余。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句写萤火虫通常活动情形:它那微小的躯体,常在慢帐外随风飘荡,或在林边树下带雨挣扎。“随风”有本无根基,借势飘游的意思;“带雨’’有在将死前强作挣扎的意思。“隔慢”“傍林”写它欲潜藏形迹;“小”、“微”二字写形体,也写其本质。

最后“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两句写萤火虫不久将自行消灭,表达了作者对结束宦官专权制度的强烈愿望。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49
  • [2]李济阻 等.杜甫陇右诗注析.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177-178
  • [3]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