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陌上郎·西津海鹘舟》为宋代词人贺铸所作。全文从思妇方面着墨,言简意挚,组合日常意象与民问传说,反映男子负心、贞妇痴情这类常见的人间悲剧,体现出词人对女性的尊重与同情。
译文注释
译文
西津(1)海鹘舟(2),径度沧江南。
丈夫乘着海鹘船离开渡口,径自穿越沧江,消失在茫茫烟雨中。
双艣本无情,鸦轧(3)如人语。
连那本没有情感的双橹,似乎也在感叹他们的分别,鸦轧地响个不停。
挥金陌上郎(4),化石山头妇(5)。
丈夫在外挥金如土,妻子苦苦等待,几乎要成了山头望夫的石头。
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究竟什么能拴住他的心?别忘了,家中还有扶床行走、刚刚三岁的幼女!
注释
(1)西津:西方之渡口,此泛指送别之地。
(2)海鹘舟:状似鹰隼的快船。宋叶廷硅《海录碎事》衣冠服用部《舟门》:“海鹘舟,轻捷之称。”
(3)鸦轧:磨擦声,此指摇橹声。
(4)挥金陌上郎:用《秋胡行》的故事。刘向《列女传》记载:鲁国的秋胡新婚才五日便外出做官,五年后回到家乡。在将要到家的路途中,看见路旁有一位采桑的美女,就下车拿金子引诱她,被对方坚决拒绝。秋胡到家以后,派人将他的妻子叫来,原来就是刚才那位采桑女。他的妻子不屑于丈夫的卑污行为,因此投河自尽。挥金,挥金如土。陌上郎,指秋胡。用来比喻对爱情不忠贞的丈夫。化石山头妇:古代有许多“望夫石”的民间传说。据说因丈夫长期在外,妻子思念至极,久久伫立山头眺望,以至化身为石。比喻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妻子。刘禹锡《望夫山》:“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5)化石山头妇:《太平寰宇记》载《当涂县》:“望夫山,在县西四十七里。昔人往楚,累岁不还。其妻登此山望夫,乃化为石。”
创作背景
《陌上郎·西津海鹘舟》此词为贺铸晚年退居苏州所作,这首词借民间传说故事,反映封建社会“痴心女子负心汉”的爱情和家庭生活悲剧。
文学赏析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南。”词人一开篇就以泼墨式的手法,大笔挥洒,刻画出了一幅烟雨送别图。在一派烟雨之中,那船儿十分轻捷地从渡口离开,径直地渡过沧江,消失在迷茫的远方。这里,词人没有直接去写送者和行者,而只以津、舟、江、雨所组成的浑茫开阔的图画把二者都包容在其中。词人将“径”字加于“度”前,大有深意。“径”,直也。即使是妻悲女啼,情意绵婉,即使是气候恶劣,雨急浪险,船还是径直开走了。一字着力,用心良苦,寄情于景,令人回昧。
“双艣本无情,鸦轧如人语。”三、四两句,词人采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出人意料地把摇动双橹而产生的连续低沉的声音当做触媒,由此而来的设想“荒诞”而又人情。连这本无生命、无感情的“双艣”也为上述的送别场景所感动,像一个阅尽人间悲欢的老人那样发出深情的喟叹,此时郁积于词人心中的感情也就不言而自明了。“双艣”“人语”的内容应充斥换头。当然,这实际上也就是词人的内心独白。前两句化用故事,对偶天成。这本来是两个各自独立并完整的故事,词人却借双艣之“口”把二者联系在一起,效果顿时强烈起来。一方无行,一方痴情;一方薄幸,一方坚贞。相比之下,人们很自然就会得出一敬一贬的结论。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最后两句以反诘呼起,透出更加强烈的感情。词人在“有什么东西能系住你的心”这一问之中,已经是在谴责丈夫之负心。接着,又以家中还有刚刚能够扶着床沿走路的三岁女儿来进行再一次的劝喻,诚挚委婉,撼动人心。
词人在词中将物拟人,以“物语”传己情。词人在接受这一影响的同时,以“舷语”来写自己心中所想,可谓推陈出新。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刘乃昌 朱德才选注,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2版,第289页
- [2](宋)贺铸著;钟振振导读,贺铸词集,上海话古籍出版社,2013.06,第21页
- [3]诸葛忆兵编著,宋词品鉴 插图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03,第109页
- [4]《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8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