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都二首·其二
历历兴亡败局棋,登临疑梦复疑非。
断霞落日天无尽,老树遗台秋更悲。
沧海忽惊龙穴露,广寒犹想凤笙归。
从教尽刬琼华了,留在西山尽泪垂。
作品简介
《出都二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第二首诗通过登台回望旧都燕京的视角,将诗人所见的萧条景象、心中的亡国情思,表现得既委婉,又深挚。
译文注释
译文
历历(1)兴亡败局棋,登临(2)疑梦复疑非。
兴亡的世事历历分明,本已像摆开的败局残棋,登临时却仍然疑是梦境,又怀疑这一切似是实非。
断霞落日天无尽(3),老树遗台(4)秋更悲。
眼前,残霞凌乱,落日苍凉,只有那长天无尽,乔木已老,遗台犹在,逢秋日更觉伤悲。
沧海忽惊龙穴露(5),广寒(6)犹想凤笙(7)归。
沧茫的大海上,忽然惊骇于龙穴的暴露,冷凄的广寒殿,仍然想望着凤笙的回归。
从教(8)尽刬(9)琼华(10)了(11),留在西山尽泪垂。
索性让人们,整个地削平琼华孤岛,光留着西山,已尽够让我伤心泪垂。
注释
(1)历历:清晰分明。
(2)登临:登山临水。泛指游览风景名胜。
(3)断霞落日天无尽:日出日落,天天如此,没有尽头。
(4)遗台:旧时留下的土台。这里是指燕京故城的黄金台。
(5)龙穴露:神龙的居住地方也暴露出来了。比喻国家已经覆灭。
(6)广寒:即广寒宫,传说中的月中宫殿,这里也是指琼华岛上的广寒殿。
(7)凤笙:就是笙,一种乐器,长四寸,有十二簧,形状像凤,因此称为凤笙。这里是用来指代皇帝的车驾仪仗。
(8)从教:任随,索性。
(9)刬:同“铲”,削平。
(10)琼华:琼华岛,上有广寒殿七间,位于今北京北海公园内。
(11)了:全部,完结。
创作背景
蒙古太宗乃马真后二年(1243)秋,元好问应元中书令耶律楚材的儿子耶律铸的招请,北游燕京。故都依旧,而国事已非,诗人追昔感今,心情十分沉重。冬天,他离开燕京,回到忻州后,写下了这一组七言律诗。
文学赏析
首联,叙写诗人登临心境。“历历兴亡败局棋”,以“历历”状“兴亡”,足见其清晰分明;以“败局棋”喻“兴亡”写出了金国的灭亡,已成定局。起句,写出了兴亡的世事,历历分明,就像摆开的败局残棋,金国的灭亡,已不容置疑,但次句,诗人却说“登临疑梦复疑非”,登临时却仍怀疑这是梦境,又怀疑这一切似是实非。以“梦”“非”来写兴亡,写出了诗人对国丧都破现实的否定心态。他宁愿其是“梦”,宁愿其是“非”。但现实毕竟是现实,两个“疑”字的复沓,把诗人情感与理智的冲突,表现到了极致,把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忠贞也表现到了极致。这种写法,比照直说,更觉情深一往,爱意弥坚。
颔联,承首联写“登临”所见。诗人登高远眺,只见:残霞凌乱,落日凄凉,老树苍苍,遗台孤立。这些景物,萧杀凄凉,无不染上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天无尽”,可以说是诗人胸中怀念故国的无穷无尽的思绪的外化;而“秋更悲”则道出了诗人满腔悲苦,逢秋更增的情愫。该联,景中寓情,情景相谐,诗人的亡国之痛,身世之悲尽现。
颈联,由现实转入神话,写“登临”所思。“沧海忽惊龙穴露”,沧茫的大海忽然干涸,连神龙之穴也暴露了出来。“沧海”“龙穴露”,正是金王朝覆灭的象征。“忽惊”二字,写出了金王朝亡国之速,之出人意料。表现了诗人的沧桑亡国之悲。诗人明知,沧海干涸,龙穴暴露,都城荒弃,国君早死,但是,仍期望着,在广寒宫中,吹着凤笙的神仙们簇拥着天子归来。“犹想”二字,极具情韵。从蒙古太宗乃马真后二年(1243)金哀宗自杀,金王朝灭亡,至诗人写此诗时已近十年,诗人“犹想”“凤笙归”,一个亡国遗臣对国君的怀念之至情,期盼复国之执著,表现得深沉、婉转。该联,诗人情动于衷,感情激荡,以无所羁縻,卷舒风云的浮想联翩,借助“沧海”“龙穴”“广寒”“凤笙”等神奇鲜明的艺术形象,深邃含蕴地表现了诗人悲故国,怀亡君的深情,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尾联是诗人由“登临”所引发的悲痛情感的总爆发。该联诗人借对山川景物的决绝,表达了无以复加的悲痛。其实,宫有何碍,山又何咎,但在泪眼迷离,愁情塞胸的亡国遗臣看来,曾经是金王朝宫室的琼华,只能徒增悲伤;风景秀丽的西山也只会惹人垂泪,唤起人此身何寄之感。于是诗人恨不“从教尽刬”“了”。“从教”与“尽刬”两虚词呼应甚妙,从看似反常的心态中折射出了诗人悲痛的深重。
该诗写景极妙。断霞、落日、老树、遗台,在诗人精组合下构成了一幅秋日暮景,国破家亡的悲痛,尽在其中。寓情于景,比径直抒情,其情更深。琼华富丽,西山秀美,美景当前,正好赏玩。但诗人却“尽泪垂”,愿“从教尽刬”“了”。情景相异,更见出诗人因国破家亡,伤心之深。该诗情感激烈,苍凉悲慨,亡国遗民老泪纵横的形象,历历如见。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金)元好问著.《元好问集》.三晋出版社.2008.08.第90-92页
- [2]龙德寿编选.《元好问萨都剌集》.凤凰出版社.2011.12.第55-58页
- [3]郑力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元好问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27-2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