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曲·渔父
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
〔幺〕觉来时满眼青山暮,抖擞着好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作品简介
《鹦鹉曲·渔父》是元曲作家白贲创作的散曲。此曲实为对社会的愤激之语。先说自己是个不识字的渔父,接着描绘渔父自由自在的生活,旨在反衬社会的黑暗,寄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全曲用第一人称写法,景色与人物相映相衬,景情融和,清丽雅致。
译文注释
译文
侬家(2)鹦鹉洲(3)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4)。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5)江南烟雨(6)。
我是个不识字的渔夫,家就在鹦鹉洲旁居住。架着一叶扁舟在浪花中飘荡,在烟雨迷蒙的江南酣然睡去。
〔幺(7)〕觉来时满眼青山(8)暮,抖擞(9)着好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10)。
醒来时满眼青山,一片葱葱郁郁。抖一抖绿蓑衣,欣然归去。从前埋怨老天爷算是错了,这世间真也有安置我的去处。
注释
(1)鹦鹉曲:曲牌名。一名“黑漆弩”,又名“学士吟”。《太平乐府》注正宫。双调五十四字。
(2)侬家:我家。侬,吴地方言,即“我”。
(3)鹦鹉洲:武汉附近长江中一沙洲。这里泛指渔父的住处。
(4)父:对老年男人的称呼。
(5)睡煞:煞,表示极度之词,此指睡得沉酣香甜。
(6)烟雨:烟雾般的濛濛细雨。
(7)幺:即幺篇,戏曲、散曲术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而写作“幺篇”或“幺”。
(8)觉来时满眼青山:醒来时感到满眼青山都染上了暮色。
(9)抖擞:这里作抖动、振动讲。
(10)甚也有安排我处:指天公安排他作了渔父。甚,此处是“真”的意思,这里可解为“不料”“原来”等意思。
创作背景
元代知识他子社会地位卑下,得不到统治者重视。作者感于时事,因作《鹦鹉曲·渔父》此曲。此曲创作时间约在白贲尚未入仕之时。
文学赏析
《鹦鹉曲·渔父》这首小令描写了渔翁自得其乐的生活,乍看是礼赞隐逸生活,实则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
首句是渔翁自述:我家住在鹦鹉洲边。这里化用唐人崔颢《黄鹤楼》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既是泛指渔翁的住处,又令人联想到一个放浪江湖、以渔樵为生的隐士的生活环境。渔翁不识字本不稀奇,似可不说,但作者偏要明白地说自己“是个不识字渔父”,便是有其深层寓意。白贲是诗人白珽的儿子,幼承家学,多才艺,善绘画,尤爱写散曲,曾任知州、教授,但和当时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并未得到统治者重用。因此这句应是激愤之言。接着叙写渔翁的闲适生活。烟雨迷茫的江面上,一叶扁舟随波漂荡,舟上渔翁盖着绿草编成的蓑衣,忘情地酣睡着。虽惊险却悠闲,似迷茫却舒适,渔翁的生活与自然多么谐调融洽!他一觉醒来,神清气爽,两岸的山峦更加青翠可爱;他抖一抖蓑衣上的水珠,驾起小舟,哼着渔歌归去。
此曲中的渔父,是一个潜藏并焕发了生命力的隐士。作者极写渔父生活的悠闲自在、江上景色的优美恬静,旨在反衬社会的黑暗,寄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一主旨,在结尾两句中表达得更为集中:“从前埋怨老天爷,算是错了,没想到还真有安排我的地方呢!”与其说是自嘲,毋宁说是讥刺;与其说是自慰,不如说是诅咒。这讥刺、这诅咒,无疑是指向“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无名氏《朝天子·志感》)和“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的元代黑暗社会的,使得此曲中的渔父成为超出历代渔父形象、富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的艺术形象。
这首散曲景色生动,情绪饱满,形象真切,充分反映了作者的修养、经历和精神状态。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邓元煊.元曲:彩图版[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20.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