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位上宋太祖表
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馀尘,远慕夷齐之高义,既倾恳悃,上告先君,固非虚词,人多知者。
徒以伯仲继没,次第推迁,先世谓臣克习义方,既长且嫡,俾司国事。遽易年华,及乎暂赴豫章,留居建业,正储副之位,分监抚之权。
惧弗克堪,常深自励,不谓奄丁艰罚,遂玷缵承,因顾肯堂,不敢灭性。然念先世君临江表,垂二十年,中闲务在倦勤,将思释负,臣亡兄文献太子从冀,将从内禅,已决宿心,而世宗敦劝既深,议言因息。
及陛下显膺帝箓,弥笃睿情,方誓子孙,仰酬临照。则臣向于脱屣,亦匪邀名,既嗣宗祊,敢忘负荷?惟坚臣节,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辄萌异志,岂独不遵于祖祢,实当受谴于神明。
方主一国之生灵,遐赖九天之覆焘。况陛下怀柔义广,煦妪仁深,必假清光,更逾曩日,远凭帝力,下抚旧邦,克获宴安,得从康泰。
然所虑者,吴越国邻于敝土,近似深雠,犹恐辄向封疆,或生纷扰,臣即自严部曲,终不先有侵渔,免结衅嫌,挠干旒衣。仍虑巧肆如簧之舌,仰成投抒之疑,曲构异端,潜行诡道。愿回鉴烛,显谕是非,庶使远臣,得安危恳。
作品简介
《即位上宋太祖表》是南唐后主李煜呈给赵匡胤的即位报告。此文表达三层意思:其一,自己是不得已而即皇帝位;其二,侍奉宋朝不敢有二心;其三,与邻国吴越有世仇,恐为其所谗。其三是申述的重点。作者表明,自己对大宋忠心耿耿,却不能避免吴越的谗言而激怒大国。先表示南唐军队一定会自我约束,然后再恳求宋朝一定要烛鉴是非,正确审视南唐和吴越存在的矛盾。全文阐明己意,斟酌其词,言辞谦卑。
译文注释
译文
臣本于诸子(1),实愧非才,自出胶(2)庠(3),心疏利禄,被(4)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5)之馀尘,远慕夷齐(6)之高义,既倾恳(7)悃(8),上告先君,固非虚词,人多知者。
我源出于众皇子,实在惭愧不是有才能的人。自从出了学校,心思就疏远功名利禄。披着父亲和兄长的庇护和抚育,喜欢安闲地游玩来打发时间。思想追随着巢父、许由遗存的踪迹,遥远地仰慕着伯夷、叔齐的高尚德行。我已经用尽诚恳,将这些上报给先君,因为本来不是虚言,人们大都知道这些。
徒以伯仲继没,次第推迁,先世谓臣克习义方(9),既长且嫡,俾司国事。遽易年华,及乎暂赴豫章(10),留居建业(11),正储副(12)之位,分监抚之权。
只因为兄长相继死去,按顺序推迟后延。先世认为我勤苦学习,道德思想正直,既是长子又是嫡子,因此使我掌管国事,于是改变了年华。等到先君暂且去豫章,让我留下治理金陵,使储君的职位转正,分开监国和抚军的权力。
惧弗克堪,常深自励,不谓奄丁艰罚(13),遂玷(14)缵承(15),因顾肯堂(16),不敢灭性。然念先世君临江表(17),垂二十年,中闲务在倦勤,将思释负,臣亡兄文献太子从冀,将从内禅(18),已决宿心(19),而世宗(20)敦劝既深,议言因息。
我担心不能勉强承受,常常深刻勉励自己。我不认为是忽然承当父母之丧的惩罚,终于有玷污地继承皇位。因为考虑到是子继父业,所以不敢隐没本性。但是念及先世君面对着长江上表,将近二十年,当中期间致力于疲倦劳苦的事,请求想要解除背负。我亡故的兄长文献太子从冀,将要由内部继承皇位,已经决定从前的心思。但是世宗勉励劝说已深,先世上表论说因此停止。
及陛下显膺帝箓(21),弥笃睿情,方誓子孙,仰酬临照。则臣向于脱屣(22),亦匪(23)邀名(24),既嗣宗祊,敢忘负荷?惟坚臣节,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辄萌异志,岂独不遵于祖祢,实当受谴于神明。
到了陛下传扬担当授命于天的符书,陛下的恩情长远深厚,因此我正在告诫子孙,依靠并报答您的统治和照顾,那么我乐于弃去君主之位,也不求取名分。既然继承祖宗之庙,怎敢忘记背负的继承之责?只坚守臣子的礼节,向上尊奉天朝。如果说稍微改变当初的忠心,却产生不同的志向,难道只是不遵从于祖先。实在是应当受到神明的谴责。
方主一国之生灵,遐赖九天之覆焘(25)。况陛下怀柔义广,煦妪仁深,必假清光,更逾曩(26)日,远凭帝力,下抚旧邦,克获宴安,得从康泰。
我正掌管着一国的生灵,遥远地依靠着九天的覆育。况且陛下笼络各国,道义广泛,抚养各国,仁政深远,必定是借清亮的光辉,更超过往日。遥远地凭借着皇帝的能力,向下抚慰着长久的国邦,使人民能得以安逸闲适,使国家能够依从安定顺利。
然所虑者,吴越国(27)邻于敝土,近似深雠,犹恐辄向封疆(28),或生纷扰,臣即自严部曲(29),终不先有侵渔(30),免结衅嫌,挠干旒(31)衣。仍虑巧肆如簧之舌,仰成投抒之疑,曲构异端,潜行诡道。愿回鉴烛(33),显谕是非,庶使(34)远臣(35),得安危恳。
但是,我所忧虑的是,吴越国近邻我的国土,近过结有很深的怨恨,还害怕总是偏爱划定边疆界限,有时会发生动乱。我则当然整治军队周全,始终不先有所侵扰掠夺,以免产生祸患仇怨,打扰冒犯皇上。但是我仍然担心,欺诈恣纵的谗巧之言,依靠此成为动摇人心的传闻。担心有人理屈地挑拨意外事端,暗中推行欺诈方法。希望陛下答复明鉴,明显地评定是非。但愿让远方的国臣,实现得到安定的恳求。
注释
(1)诸子:李煜是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初封为安定郡公,文献太子弘冀早卒后得封为郑王,并以尚书令知政事,立为太子。
(2)胶:周代的大学。
(3)庠:古代学校名。
(4)被:同“披”,覆盖之意。
(5)巢许:巢父和许由。巢父和许由都是古代隐士,相传巢父因巢居树上得名,尧要把君位让给他,他不受。尧又要把君位让给许由,他又教许由隐居。许由一作许繇,他逃至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
(6)夷齐:伯夷和叔齐,都是商末孤竹君的儿子。初孤竹君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兄长伯夷,伯夷不受,后二人都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周武王进军讨伐商王朝。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7)恳:诚恳。
(8)悃:真心诚意。
(9)义方:旧指行事应该遵守的规矩法度。
(10)豫章:郡名,楚汉之际置,治所在今南昌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地。
(11)建业:即今南京市,南唐的国都。公元961年,李煜被立为太子,留金陵监国。
(12)储副:储君,太子。
(13)奄丁艰罚:即丁艰,指亲丧。
(14)玷:玷辱,自谦之辞。
(15)缵承:继承国君位。
(16)肯堂:即肯堂肯构。堂,立堂基。
(17)江表:古地区名,指长江以南地。从中原人看来,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18)内禅:帝王择定继位的人,而自动让位给他。
(19)宿心:夙愿,本心。
(20)世宗:即周世宗柴荣,后周皇帝。此处言周世宗同意南唐附属称臣。
(21)显膺帝箓:犹言接受帝位。
(22)脱屣:脱鞋子,比喻无所顾恋。
(23)匪:同非。
(24)邀名:故意求得名声。
(25)覆焘:即覆帽,犹言覆被。
(26)曩:从前。
(27)吴越国: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893年钱镶为唐镇海节度使,后据有今浙江之地及江苏的一部分,907年封为吴越王,建都杭州。978年降于北宋,共历五主,72年。
(28)封疆:疆界。
(29)部曲:部下。
(30)侵渔:侵略。
(31)旒:古代冠冕前后悬垂的玉串。
(32)投杼之疑:比喻传闻可以动摇人原来的信心。
(33)鉴烛:鉴明,洞彻。
(34)庶使:祈求之辞。
(35)远臣:李煜自称。
创作背景
《即位上宋太祖表》这封李煜亲自手书的即位报告,录自《宋史》卷四七八,题目当为后人所改写。南唐自后周显德五年(958)割淮南之地以奉后周,已去帝号,去年号奉周之正朔,表示附庸之意。赵匡胤立宋代周之后,改年号为建隆,南唐同时改行纪年,承认对宋朝的依顺。也就在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死于南昌。七月,灵枢运回金陵,举办丧事。这时,原来留守金陵的太子奉丧即位,改从嘉旧名为煜,尊母后,册皇后,封立诸弟为王,任命重臣,大赦天下,李煜正式登基,成为南唐国君,并即刻动手办理向宋朝的报告。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记载,建隆二年八月甲辰,李煜先派出桂阳郡公徐邈北上,向宋太祖进奉父亲李璟的遗表;九月壬戌,再遣中书侍郎冯延鲁携贡金北上,向宋太祖进奉自己手书的即位之表。这种程序的先后与使者官衔高低的安排,都可以见出即位伊始的李煜对待宋朝,态度很恭敬,礼节很周到。
文学赏析
李煜这封即位报告,没有奏章应具的格式,显然不是完整的文字。而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即位上宋太祖表》此文虽然不是完整的文章,却是文章的主体,可以由此了解李煜即位时的想法。
向宋太祖报告即君主位之事,之所以要首先说明“不得已而绍袭”这一点,李煜是有深意的。虽然他是从个人志向说起,表明自己本来就疏情政治,有逸世之想,而无继位之念,只是由于哥哥们相继过世,论长言嫡,轮到自己而已。但是,这不是在向太祖剖白自己的志趣,也不是在向太祖说明既然不是志趣所在就不在意这君主之位,而是要表明,尽管志向不在于此,却不能不认真担起这份责任。因为“先世谓臣克习义方,既长且嫡”,强调这是父亲交托的家族责任;因此,“因顾肯堂,不敢灭性”,强调子孝父乃是人的本性,自己必须兢兢业业,挑起这副担子,不敢因个人志趣而有所息慢。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李煜向宋太祖表示,自己一定会沿袭父亲对大国的敬畏,“惟坚臣节,上奉天朝”,因为“既嗣宗祊,敢忘负荷”?如果违背誓言,则上负祖宗,下负神明。当然,要如此虔诚地循守“上奉天朝”的原则,不仅是继续父亲的政策,更是相信宋朝一定会回报南唐的忠恳,使得自己“远凭帝力,下抚旧邦,克获宴安,得从康泰”,可以完成这份家族的责任。这番要求于宋朝的话,虽然是要求,却说得恭敬而委婉,有一种卑微屈从之态,表示只要能守住这份家业,李煜对宋朝是绝无二心的。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李煜说,虽然自己有忠实之心,却不能避免吴越的谗言而激怒大国。因此,他主动提出这一可能发生的情况,并且先申明南唐军队一定会自我约束,然后再请求宋朝一定要鉴明是非。慎重对待南唐与吴越之间的矛盾。其实,吴越钱俶的处境同李煜一样,虽然还坐在王位之上,却是提心吊胆,战战兢兢,不知哪一天会被赵匡胤灭其国、有其民而自己成为俘虏李煜很清楚,吴越其实是自顾不眼的。而他之所以要在这里提出吴越僭言之事,实际上是表明自己清楚形势利害,希望宋太祖不要借此为口实而向南唐动武。为了保全江南的半壁江山,在这篇即位的报告中,阐明孝旨,斟酌其词,李煜也可谓是煞费苦心了。
以孝为先,是古代的伦理道德。“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同样也是道义的准则。李煜与宋朝的交往,若论实力,全无平等可言,故期望以道德为双方共处的基础,为双方遵行的原则。李煜以孝为自己承业守国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他期望以道义来约束宋朝的扩张,就只能说是太天真了。北宋开宝八年(975)的冬天,金陵围城已近一年,破灭在即,李煜派徐铉去向宋太祖说理,殿庭之前,请问“李煜何罪?”开始时,赵匡胤还耐着性子听徐铉的说辞听得不耐烦时,回答就是一句话:“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东都事略》卷二三)回过头来再看这篇报告,令人感慨李煜真是徒费苦心。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王晓枫解评.李煜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47-149
- [2]张玖青.李煜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