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百啭娇莺出画笼

百啭娇莺出画笼,一双蝴蝶殢芳丛。葱茏花透纤纤月,暗淡香摇细细风。

情不尽,梦还空。欢缘心事泪痕中。长安西望肠堪断,雾阁云窗又几重。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鹧鸪天·百啭娇莺出画笼》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通过眼前明媚春光的感触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衬托出词人国破家亡之哀痛,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留念和亲友的思念。全词婉转回环,感慨绵邈。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百啭(2)娇莺出画笼(3),一双蝴蝶(4)芳丛。葱茏(5)花透纤纤月,暗淡(6)香摇细细风。

自在的黄莺在枝头任意地翻飞,婉转的莺声从叶间悦耳地传出;喧闹的花丛之间,彩蝶尽情地嬉戏。纤纤的初月透过葱笼的花草,细细的微风带来暗暗的芬芳。

情不尽,梦还空。欢缘心事泪痕中。长安(7)西望肠堪断,雾阁云窗又几重。

情思无穷无尽,美梦最终成空。欢乐的心事只能融于泪痕之中,西望家乡愁肠欲断,层层云雾笼罩着重重楼阁令人空自销魂。

注释

(1)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等。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

(2)百啭:鸣声婉转多样。

(3)画笼:本是圈限流莺的器物,此处代指牢笼。

(4)殢:滞留。

(5)葱茏:草木青翠茂盛的样子。

(6)暗淡:这里指香气清淡。

(7)长安:此处借指金故都。

创作背景

金哀宗天兴二年(1133),蒙古贵族军事集团占领金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元好问与一些官民被羁管聊城(今山东聊城),过起半是囚徒半是苦工的俘虏生活。《鹧鸪天·百啭娇莺出画笼》该词便是词人被羁聊城时所作。

文学赏析

该词上片侧重于写景:“百啭娇莺出画笼,一双蝴蝶歹带芳丛。”这是春天物象的逼真描绘,这两句虽是对春色的客观描绘,但这种描绘的氛围之中仍潜藏着作者的主观意识。处在画笼中的流莺,虽然可以苟活,但毕竟推动了在春天里任性飞舞的自由,所以“出画笼”主要着眼于黄莺摆脱一切羁绊之后的自由自在。联想到词人当时被羁管的生活,其间的意味自不难理会。同样,“一双蝴蝶”的意象,也是含有作者的情感因素,甚或可以说是一种曲折的象征。蝴蝶的成双,正反衬了作者与亲人的分离。随后两句:“葱茏花透纤纤月,暗淡香摇细细风。”古人常以月色写凄清的愁绪,词人写月,也有与杜甫相似的情思,但取境又有小异。词人所写的是纤纤新月,是初出不圆之月,也易令人生发不尽的联想。次句讲轻风送来暗香,亦不乏深层的衬托意味。以上片四句,是“以乐景写哀”,其忧伤确倍为感人。

词的下片侧重抒情。该词的上片也写了情,只是其情隐于景中;而下片的写情,则是一种禁不住的直抒倾泻。“情不尽,梦还空。”但是梦毕竟是梦,多少次欢聚的梦,多少次化为一场空幻。今夜又是明月清风,或许又要有一个空惹愁思的梦。“欢缘心事泪痕中”,是对愁苦和情思的说明。梦境自是空幻,欢聚已不可能,万千心事更难诉说,只能寄于满面泪痕。这境况有点像是李煜的“故国梦重归,觉来又泪垂”(《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和范仲淹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最后两句: “长安西望肠堪断,雾阁云窗又几重。”前面抒“情”,写“梦”,讲“欢聚”,述“心事”,都没有点出具体内容,这里两句才是对具体内容的申说。故都汴京万水千山渺远难及,宛在云雾之间。元好问化用李诗辛词写愁思和郁愤,曲折婉转,深情绵邈,感慨万端,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

元好问创作倡导慷慨意气,真率自然,但这并不排除他的词作于真情之中,往往表现出曲回婉转的心怀。该词便深得传统词作之精要,着笔花草风月,寄兴其间,颇具《风》《骚》之致。张炎《词源》评说:“观遗山词,深于用事,精于炼句,其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该词虽不重使事,但在凝情炼句深沉寄托方面,与周邦彦、秦观相比,确也有其自标高格之处。

作者简介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参考资料

  • [1]郭彦全编著.《历代词今译》.中国书店.2000.01.第436-437页
  • [2]齐存田著.《遗山诗词赏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第480-482页
  • [3]马兴荣,朱惠国评注.《梅影笛歌》.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11.第3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