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登临岳阳楼时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洞庭湖之景气势澎湃,诗人以徐稚自比,更将裴使君比作陈蕃,表达了诗人对裴使君礼贤下士的赞美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湖阔(1)兼云涌,楼孤属(2)晚晴。
洞庭湖广阔无边还兼有风起云涌,岳阳楼孤独无依又处于晚霞放晴。
礼加徐孺子(3),诗接谢宣城(4)。
裴使君把我当徐孺子那样对待礼遇有加,我应和着裴使君就像应和着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我感觉我就像湖岸积雪之中的一丛梅花绽放了,我还感觉我就像百草一样从春天泥土里萌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我哪敢违背渔父的关问呢?我从此就要更改我原来的念头不再像屈原那样去南行。
注释
(1)阔:与孤相照。
(2)属:当也。
(3)徐孺子:豫章南昌人。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
(4)谢宣城:《谢脁传》: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
创作背景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当为诗人于大历四年(769)春时所作。时年诗人到岳阳后不久,受到当地官绅的接待。新春伊始,诗人陪当地裴使君登岳阳楼赏景,并写下了这首诗来记录当时的情景。
文学赏析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首联描写洞庭湖阔大之景,次联写出了诗人把自己比作东汉时的名贤徐稚,把裴使君比作礼贤下士的陈蕃,可知诗人在岳阳的数月,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诗人此时对裴使君能收留、重用自己是心存希望的。可能裴使君没有读出诗人的意思或者是领会了而装作不知、不愿理睬,总之,诗人很快离开了岳阳奔向衡州。
最后两句,历来见仁见智。不管出于何种动机,裴使君款待了诗人,且陪诗人登楼远眺。但仅仅因为这一点就口不对心地妄加颂辞,恐怕不是诗人一贯的为人处事的风格。从诗中可以看出,裴使君也是文人出身,而文人就应该对诗人这样的大诗人礼遇、关照、抚慰甚至起用的。只是这样的心思不能明言,毕竟与裴使君素昧平生,诗人自己对裴使君的为人还不太清楚。所以,只能在诗的结尾含蓄地借典喻事道出自己的愿望。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全诗用典颂人,感觉用喻,借古人的经历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意蕴无穷。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杜甫著,杜甫全集 3,珠海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第1597页
- [2]萧少卿编著,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第75页
- [3]杨国孚等编著,韵译历代经典诗词歌赋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12,第1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