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忆荔枝》是唐代女诗人薛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第一句,忆想岭南荔枝的悠久历史。第二句,忆恋岭南荔枝的优良品味。第三句,忆想蜀地荔枝的地理分布。第四句,忆恋蜀地荔枝与岭南相类。全诗薛涛通过岭南荔枝和蜀地荔枝类比,追忆曾贬官岭南的祖父和怀念故乡的思念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传闻(3)象郡(4)隔南荒(5),绛实(6)丰肌(7)不可忘。
历史上记载,象郡是秦始皇设置的,到汉昭帝时就废弃了,它远隔万水千山,地处荒凉遥远的南方。可是,如今那岭南地方产的荔枝,外壳深红,果肉丰满,其味甘美,却令人难忘。
近有青衣(8)连楚水,素浆(9)还得类琼浆(10)。
从眉山、嘉州,顺着青衣江、岷江、长江而下,直抵䕫州、巫峡与江陵楚水地界。也都同样能赏到素汁沁心的蜀地荔枝,其味醇美有如琼浆一样的岭南荔枝。
注释
(1)忆:忆恋,怀念依恋;忆想,回想。
(2)荔枝:亦作荔支。
(3)传闻:非诗人亲见亲闻,而出自前人的论述,即历史的记载。
(4)象郡:秦置,汉废,在今广西、广东南部。
(5)南荒:南方荒凉遥远的地方。
(6)绛实:说明是秦时象郡,唐时岭南道所产之荔枝,其果实是深红色外壳(绛实)。
(7)丰肌:也说的是岭南产的荔枝,其果实的壳内,果肉很丰满。
(8)青衣:江名。《太平寰宇记》:“青衣水发源自泸山徼外,东南流经严道、洪雅、夹江,至龙游,与岷江合。”
(9)素浆:平素的饮料,此处喻蜀地产荔枝。
(10)琼浆:本指仙人的饮料,美酒。此处指岭南产荔枝。
创作背景
《忆荔枝》此诗是薛涛因《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诗祸,被武元衡罚赴边时所写。此诗的写作时间是武元衡任西川节度使的元和二年(807年)十月。薛涛以此表述自己将和祖父一样,又得第二次被迫流落他乡。
文学赏析
“传闻象郡隔南荒,绛实丰肌不可忘。”首句之“传闻”意味着她似乎才知道远在南方的象郡也产荔枝。蕴含着不以为然的口气,等于是说其实西川也产荔枝。如张籍《成都曲》云:“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第二句从果实表皮和果肉两方面描述荔枝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近有青衣连楚水,素浆还得类琼浆。”如果说前两句主述“象郡”与“绛”的情形,那么,后两句则主叙己方与彼方的关系。即“青衣”与“楚水”之“连”,“素浆”与“琼浆”之“类”。如果说前两句以“象郡”指代其祖父所在地,以“绛实丰肌”喻指其祖父,那么,第三句“青衣”则用来喻指自己当时所处地,以“楚水”喻指前述“象郡”。如果第四句“素浆”是薛涛自喻的话,那么,与前面“绛实丰肌”相关联的“琼浆”则用来喻指其祖父。因为其祖父被贬象郡也是继被贬歙州刺史之后。所以第二句中“不可忘”等于是说,祖父被贬象郡的事或音容笑貌不能忘记。因此,此诗表面上是忆荔枝,实际上是忆祖父。
此诗前后之间是关联结构,即第三句是对第一句所涉区域的牵涉,即以“象郡”(楚水)牵涉“青衣”。同样,以“绛实丰肌”(琼浆)牵涉“素浆”。第一、二句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即后者对前者进一步补充。而三、四句间则引入同比关系。即宏观区域的“青衣”与“楚水”之比,具体人物的“素浆”与“琼浆”之比。仔细体味该诗,读后使人感到亲和的同时,又体验出一种苦涩无奈的口气和低沉而忧愁的情绪。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张篷舟.薛涛诗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30.
- [2]刘天文.薛涛诗四家注评说[M].成都:巴蜀书社,2004:26-27.
- [3](唐)李冶,薛涛,鱼玄机著;吴柯,吴维杰补注. 李冶 薛涛 鱼玄机诗集[M]. 北京:中国书店, 2017: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