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点绛唇·咏风兰》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从香气和姿态两方面对风兰作了精致灵动的描摹,下片则是通过对现实中风兰美好之易逝的惋惜反衬出词人对好友所作的风兰图的赞美。全词运用比喻以及借代的修辞手法,将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译文注释
译文
别样(3)幽芬(4),更无浓艳(5)催开处。凌波(6)欲去,且为东风住。
风兰散发出别样的幽香,素雅恬淡没有一丝浓艳浮华 它在秋风中轻扬的姿态,犹如凌波仙子轻轻飘逸,暂且为春风留住脚步。
忒煞萧疏(7),争奈秋如许。还留取,冷香(8)半缕,第一湘江雨。
它的叶子如此稀疏,怎么能抵抗得住那寒冷的清秋呢?还是留取半缕清冷的花香,在这最美的湘江雨色里吧。
注释
(1)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十八香”等,双调四十一字,上片四句三仄韵,下片五句四仄韵。
(2)风兰:一种寄生兰,因喜欢在通风,湿度高的地方生长而得名。
(3)别样:特别、不寻常。
(4)幽芬:清香。
(5)浓艳:(色彩)浓丽艳丽,代指鲜艳的花朵。
(6)凌波:形容在水上行走的轻盈柔美的姿态。此处是说风兰在秋风中摇曳的姿态,好像是凌波仙子,轻柔飘逸。
(7)忒煞萧疏:意为过分稀疏。忒煞,亦作“忒杀”,太、过分。萧疏,稀疏、萧条。
(8)冷香:清香,也指清香之花。多喻菊、梅之香气。此处指见阳所画之风兰仿佛散发出了微微香气。
创作背景
康熙十八年(1679年)秋,张纯修赴江华任县令。那一年,清兵攻人了一度为吴三桂、吴世蹯占据的湖南。江华县刚收复不久,百废待兴。在张纯修任上的日子里,怀抱同样建功立业志向而未遂的容若,向好友寄去了许多思念和勉励,希望张纯修多做善事,利国益民。江华县属楚地,故容若在寄张纯修的信中说:“沅湘以南,古称清绝,美人香草,犹有存焉者乎?长短句固骚之苗裔也,暇日当制小词奉寄。烦呼三闾弟子,为成生荐一瓣香。甚幸!”收到容若此信。张纯修回忆起同容若一起被屈原感动的日子,他们共同敬仰屈原。是因为他那如兰的气质和人生。于是,张纯修以“美人香草”的命意画《风兰图》寄赠,容若见画,便题写了这首《点绛唇·咏风兰》。
文学赏析
词以“咏风兰”为题,副题张刻本作《题见阳画兰》,可见此篇为题兰兼咏物之作。
上阕从香气和姿态两方面对风兰作了精致灵动的描摹。“别样幽芬”言风兰散发出不寻常的香味,这种清幽典雅的气息,是那些浓艳的花朵无法与之媲美的。风兰不仅在香气上与众不同,而且形态上很灵动,词人在此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风兰形容成水上行走的轻盈柔美的凌波仙子一般,飘飘欲去。而东风在这里显然不是春风,可以理解为时光,催花开放和呵护花的力量。整句表现了词人对风兰的喜爱和赞美,寄托了词人对这样美好的风兰不要去的太快的希望,也表达词人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够长存的美好愿望。
下阕则是通过对现实中风兰美好之易逝的惋惜反衬出词人对好友所作的风兰图的赞美。秋意袭来,风兰只得“忒煞萧疏”。“忒煞”一词写出了词人对花之萧条的惋惜之心。然而尽管风兰看上去已经太过稀疏,可仍散发出微微香气。显然,这里的“还留取,冷香半缕”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为这风兰终究不是自然界的风兰,只是友人的画罢了。因张纯修当时正令湖南江华,词人又用借代的手法,用湘江雨来代指友人,而其画上的风兰竟然给人一种好似幽香散发的感觉,故此句为意谓见阳所画之风兰堪称画中第一。至此,读者方才明白原来这是一阕咏物题兰之词。
在这首词中,词人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来描绘风兰,并未曾亲眼所见,但却通过友人的一纸风兰图对风兰展开了想象,将风兰的香气和姿态表现地淋漓尽致。而结句词人则点出其创作意图,为全词的升华。当词人在为风兰的萧瑟易逝而感伤时,一个“还”字话风一转,引出只有在好友所作的图中能保有风兰的韵姿和清香,使得美好的事物永存。衬托出友人作画功力深厚,所作风兰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同时也将建功立业的夙愿寄托在友人张纯修身上,希望友人保有美好的品质,并在所任职的地方作出一番成绩。
《点绛唇·咏风兰》本词描写的主体风兰本非富贵之花,而纳兰却对其情有独钟并大加称羡,体现了纳兰落拓无羁的性格和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的词风。词中字字刻画,又字字天然,不即不离,不粘不脱,即“意有寄托,不作死句”。风兰之形象绰约可见,而又不无诗人性情的处处流露。既咏物又抒怀抱,显然颇含骚雅之旨,寓有诗人深挚的情怀。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纳兰性德著;亦歌解析.落尽梨花月又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01:第255页
- [2](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18页
- [3](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