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

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

回雁峰南三百里,捕蛇说里数千家。

澄江绕郭闻渔唱,怪石堆庭见吏衙。

昔日愚溪何自苦,永州犹未是天涯。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永州》是宋末元初诗人陈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写永州之景,突出荒凉春寒;颔联“三百里”、“数千家”寄寓着乡思;颈联“澄江”、“怪石”写出对永州的陌生感;尾联与柳宗元相比,自谓其远赴“天涯”之“苦”远胜于柳氏永州谪居之苦,情调悲凉。此诗语言平易,不事雕琢,而情韵深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烧痕(1)惨淡(2)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

黄昏里一群乌鸦飞临,带起点点惨淡的烧痕,举目不见半朵春花,且把枝枝寒梅数尽。

回雁峰(3)南三百里,捕蛇说(4)里数千家。

北望大雁回还的回雁峰,三百里中烟霭葱茏,数千户野居的人家,捕蛇的生涯急急匆匆。

澄江(5)(6)闻渔唱,怪石堆庭见吏衙。

一条大江绕城而过,几支渔歌声音朦胧,南冬百年头蔹韵窀祷,还掩映在怪石之中。

昔日愚溪(7)何自苦,永州犹未是天涯(8)

当年的子厚何必兴叹,永州并不算地角天边。

注释

(1)烧痕:火烧后留下的痕迹,实指火耕。

(2)惨淡:阴暗、凄惨。

(3)回雁峰:在湖南衡阳。传说北来大雁到此处停息,其南为永州。

(4)捕蛇说:柳宗元在永州时写有《捕蛇者说》,此代永州城。

(5)澄江:清澈的江水,当指愚溪。

(6)郭:外城。

(7)愚溪:在零陵西南,东北流入潇水。柳宗元谪居永州时自号愚溪,此即指柳宗元。

(8)天涯:喻作者此行的目的地安南。

创作背景

永州一带在宋末元初经历了多次战乱。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遗兀良哈率军于二月破永州,到三月兵败撤离。至元十三年(1276年),又遣阿里海牙率兵攻永州,遭南宋守军和百姓坚决抵抗。元军破城后,视永州百姓为仇寇,大肆杀戮。元王朝统治者还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各族人分为四等:地位最高的是蒙古人;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包括原来多王朝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人。地位最低下的是“南人”,包括原来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民族。永州一带的人民当然也被列为“南人”,从而受到的压迫和剥削也更残酷。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时任出使安南(今越南)副使的陈孚,途中曾游览永州,《永州》创作了此诗。

文学赏析

湖南永州在古代被称为僻远之地,属于南荒。旅行到这样一个地方,骚人墨客就倍增惆怅。陈孚的这首诗,却有一个特点,就是结合了柳宗元的经历、诗文来写,其中有景有情,也寄寓了自身的感慨。结合柳宗元的诗文写,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永州的历史文物并无驰名于世的记载,只因有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写下了《永州八记》等游记文而令永州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一席地。所以陈孚就以他为吟咏的对象了,既写永州所见,也写柳宗元其人。

《永州》这是一首怀古之作。前六句着力描写永州蛮荒的景物,而后两句则突然转折,和前面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整首在结构章法上和李白的《越中览古》颇为相似,不过李白诗是七绝,此诗是七律。永州是古老而又荒僻贫苦的地区,郊野可看到火燎后的痕迹,黄昏时分有乌鸦绕树三匝、择枝而栖的景象。这里虽有梅树,可是还未绽蕊开花,而著名的衡阳回雁峰距离永州却有三百里之远。永州小城有江水绕城而过,黄昏之际可听到渔舟唱晚的欺乃之音;而小小的衙门却有垒石成堆,使得庭院狭窄可笑。在这样一个地方,柳宗元滞留其间,做一个冷官,无怪他藉选择愚溪山丘以筑室,写《愚溪对》以自怨自艾了。陈孚想到这里,不禁既同情柳宗元的际遇,又惋惜他的衰颓:“何必太过自苦呢?永州虽远,比之天涯海角,毕竟聊胜一程啊!”

柳宗元被贬南荒,曾有“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岭南江行》)、“非是白蒴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的吟咏,可见他的牢愁与痛苦是如何深沉。而陈孚抒发的“永州犹未是天涯”,也不过是自我慰藉而已,其实他自己也感到非常荒寒寂寞。

《永州》这首诗充分反映了元初永州一带的萧条惨淡景象,陈孚诗中的诗句“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数枝花”,正是当时永州惨淡景象的真实写照。因此,这首诗也成为研究当时永州经济社会情况的重要史料。

作者简介

陈孚

陈孚

元代诗人、藏书家、学者

陈孚(1240—1303),字刚中,号笏斋。临海(今属浙江)人。元世祖至元(1264~1294年)年间为河南上蔡书院山长。后历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礼部郎中、台州路总管府治中等职,但因为是南人,颇遭廷臣排斥。曾出使安南。为官能关心民生疾苦,晚年因救灾劳瘁而死。其诗骨格遒劲,不事雕琢,郁勃忠义之气。有《观光稿》《交州稿》《玉堂稿》。

参考资料

  • [1]王英志选注.元明清诗词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05月:14
  • [2]吕晴飞,李观鼎主编.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04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