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

十月晴江月,微风夜未寒。

依人光不定,照影思无端。

少壮随波去,关河行路难。

平生素心友,莫共此时看。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江月》是清代诗人施闰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初冬之夜晴空明月、微风吹拂的情形;颔联突出江月随波动荡,光影不定的特征,由此而引发诗人诸多感慨;颈联以凝练概括之笔,道出人生艰难;尾联由己及人,寄情于志同道合的朋友。全诗承转自如,景情融合无间,语言平淡而富于韵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十月晴江月,微风夜未寒。

农历十月秋冬之交一个晴朗的月夜,我泛舟在长江之上,微风吹来并不觉得寒冷。

依人光不定(1),照影思无端(2)

江面的月光像亲人一样依傍在诗人的身旁随波动荡,我看到月亮照出的身影,没有缘由动了思念。

少壮随波去,关河(3)行路难。

少壮有为的年华如流水一样的消失,无法挽回,人生的道路坎坷,行走很艰难。

平生素心友(4),莫共此时看。

我此生所结交一些心地纯洁无世俗功利之念的朋友,不要在此时一起来欣赏美好的月光。

注释

(1)光不定:形容月光照在江面上随波动荡的样子。

(2)无端:没有缘由。

(3)关河:比喻艰难的旅途。

(4)素心友:心地纯洁无世俗功利之念的朋友。

创作背景

《江月》此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十月,游江陶醉在月色中,诗人思绪万千,触发颇多感慨,写下此诗纪之。

文学赏析

“十月晴江月,微风夜未寒。”首联写望月的时节、时间、地点。十月气候宜人,不冷不热,正值秋末冬初的时节,秋天天高气爽的气候特征还未消失,而且也还未到严冬寒冷的时候,皎洁的明月当空,温暖的微风拂面,这个时候在江面望月是非常惬意。

“依人光不定,照影思无端。”颔联写月影引出诗人感想。在中国古典诗歌阅读中,月亮越圆,月光越亮,就越能触动望月之人的愁绪。月光照在江面上,因江水流动,月光也摇动不定,月光下的人影倒映在江面也是摇动不定的。本来诗人于月下泛舟,心情是舒畅的,但摇曳的月光,拉长的月影“无端”引起无尽的伤感。

“少壮随波去,关河行路难。”颈联感叹世路艰难。昔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感叹时光如流水匆匆而去。如今诗人望着脚下的江水,也有同样的感慨:少壮的时光就如这江水一去不复返了。这里亦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回首过去,蹉跎了岁月,人生的旅途中也是倍尝艰辛。

“平生素心友,莫共此时看。”尾联又把思绪转到思念友朋上。苏轼于中秋月下想念兄弟,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祈愿,这二句便是化用苏词词意,但结合上下文来看,这二句意味更为深长,此时此刻的月光这么好,却没有知己好友与诗人共同把酒赏月,这是遗憾。另外颈联写人生之路艰难,这不但是诗人自己的经历,与他一同走来的“素心友”们也是如此,此时此刻,诗人担心他们是否安好,这又是关怀。

《江月》这首诗紧扣“江月”诗题展开,既写了江上见月的情景,又以景起情,感慨人生,思念友朋。虽思绪跳跃,由己及友,但均是围绕江月而发的真实情感。

作者简介

施闰章

施闰章

清初政治家、文学家

施闰章(1618—1683),字尚白,号愚山,宣城(今属安徽省)人。清世祖顺治六年(1649)进士。授刑部主事擢山东学政。清圣祖康熙十八年(1679),应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侍郎,预修《明史》,转侍读。工诗,与山东莱阳的宋琬齐名号“南施北宋”。诗风淡素高雅,影响颇大,时称“宣城体。”著有《学馀堂文集》《学馀堂诗集》《蠖斋诗话》等。

参考资料

  • [1]亚民 志林主编.中国诗词曲赋名句鉴赏大辞典: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07月第1版:第449页
  • [2]陈道贵选注.元明清诗选:珠海出版社,2004年01月第2版:第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