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

不到谢公台,明月清风好在哉。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短李风流更上才。

秋色渐摧颓,满院黄英映酒杯。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去后栽。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阕属戏作,以「谢公台」起兴;下阕才进入正题,对景感时。两阕似乎脱节,实际上,两阕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繫,全词不但表达了对旧太守的怀念,而且称赞了友人的才能。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不到谢公台(3)明月清风(4)好在哉。旧日髯孙(5)何处去,重来,短李(6)风流更上才。

没到过谢公台,那里的明月清风是否健在?旧日的友人大胡子孙觉去了哪里?今日我又重来:你李矮子的风流已属上等高才。

秋色渐摧颓(7),满院黄英(8)映酒杯。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9)去后栽。

秋色渐渐凋萎在这一带,满地黄菊映亮了酒杯中的江海。等到明年二月仲春到此观赏桃花,争相盛开:都是“刘郎”我走后才种栽。

注释

(1)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2)李公择:即李常,字元中,今属安徽省桐城市人。北宋元祐年间与李公麟、李公寅同时举进士,时称“龙眠三李”。

(3)谢公台:傅注:“谢公台在维扬。”维扬,即扬州。

(4)明月清风:李白《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欧阳修《采桑子》十三首之十一:“明月清风,把酒何人忆谢公?”

(5)髯孙:本指孙权。这里指孙觉。

(6)短李:本指中唐李绅。这里指李常。

(7)摧颓:衰败。

(8)黄英:黄花。指菊花。

(9)刘郎:本是诗人刘禹锡自指。这里借喻孙觉。

创作背景

《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当时李常任湖州知州,苏轼在赴密州知州任途中经过湖州,于是偶获机缘,参与了李常的洗儿宴,席上劝李常酒,作下此词。

文学赏析

发端以「谢公台」起兴,意在写出赴任途中来到友人李公择湖州任所的一种快感。这里的「谢公台」,应当是借喩友人任所。「明月清风」则是运用成语,借以写湖州的自然美,似乎也隐隐象徵着友人清髙洁白的操守,而以感叹出之,表达了词人的赞赏之情。三、四句转入对旧太守、友人孙觉的怀念:「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二句写出了席间面对新守时对旧守的怀想。随后又回到当前,赞颂新太守、东道主李常的才具:「短李风流更上才。」「短李」与「髯孙」都是用典,正好切合新、旧太守外形与姓氏的特点,前后相映成趣,显得既典雅又诙谐。

过片两句对景感时:「秋色渐摧颓,满院黄英映酒杯。」词人以「映酒杯」点明「席上」劝酒的题意,以「满院黄英」写出深秋时节的特征,对「秋色渐摧颓」的概括性描述则寓含着时序迁移的感慨,与上阕写到的「旧日」、「重来」这种今昔之感是一脉相通的。最后三句是对明春桃花争开的盛景的想象,词人化用刘梦得的诗意,变讽刺为赞颂,象徵性地赞美了旧太守的政绩,并再度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怀念。「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大概是事业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一种普遍现象。

《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全词,词人表达了对旧太守的怀念,同时也是对新太守的激励,因为未来提起的栽树的「刘郎」,是现在的太守李公择。作者题作「劝李公择酒」,其深意或许就在于此。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 [1]薛玉峰著,苏东坡词今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09,第39页
  • [2]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267-269页
  • [3]邓绍基 周秀才 侯光复主编,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苏轼,大连出版社,1998年03月第1版,第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