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五首·其四

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浐源。

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巫峡蟠江路,终南对国门。

系舟身万里,伏枕泪双痕。

为客裁乌帽,从儿具绿尊。

佳辰对群盗,愁绝更谁论。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九日五首·其四》是杜甫的一首重阳节诗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歌通过对故乡、时间、漂泊、国家等主题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也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整首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浐源。

故乡的菊花开放在樊川,重阳节到来,我登上素浐源赏菊。

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回想过去的时光,我们曾经一起欢笑,而如今又有几人还在。

巫峡蟠江路,终南对国门。

眼前的巫峡和蟠江路,与远处的终南山相对,形成一道国门。

系舟身万里,伏枕泪双痕。

我身在万里之外的舟船上,只能伏在枕上流泪,泪水双双滑落。

为客裁乌帽,从儿具绿尊。

作为客人,我剪裁了一顶黑帽,跟随着儿子准备了绿酒。

佳辰对群盗,愁绝更谁论。

在这美好的重阳佳节,却遭遇了盗贼的侵扰,我的忧愁无人可以倾诉。

文学赏析

《九日五首 其四》是杜甫的一首重阳节诗作,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人生哲理和感悟。首联“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浐源”点明了重阳节登高的主题,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故乡的菊花和重阳节的习俗,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颔联“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则表达了时光荏苒、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人生短暂,同时又对未来的相聚充满期待。这一联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

接下来的颈联“巫峡蟠江路,终南对国门”则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景色,同时也暗示了国家时局的忧虑和关切。诗人通过描绘巫峡、蟠江路、终南山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在尾联“系舟身万里,伏枕泪双痕”中,诗人写到自己身在万里之外的舟船上,只能伏在枕上流泪,泪水双双滑落。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失望。整首诗歌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对故乡、时间、漂泊、国家等主题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歌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通过对重阳节习俗的描绘和对故乡、时间、漂泊、国家等主题的描绘,诗人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启迪。

总的来说,《九日五首 其四》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和感悟的重阳节诗作,通过杜甫的巧妙描绘,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启迪。整首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 [1]诗乎 . 古诗文爱好者 . 编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