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九首·其一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前出塞九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九首诗通过一个征夫的诉说反映其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第一首,征夫诉说初出门辞别父母的情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戚戚(1)去故里,悠悠(2)交河(3)

悲悲戚戚地离开了家乡,踏上漫长的征路奔赴交河。

公家(4)有程期(5)亡命婴祸罗(6)

官家限定了到达前线的日期,如果逃亡又难免灾祸。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我们君王的疆土已经辽阔,而开边的战争还是如此繁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只好弃绝父母的养育之恩,忍泣吞声地扛着武器向前跋涉。

注释

(1)戚戚:愁苦貌。因被迫应往,故心怀戚戚。

(2)悠悠:犹漫漫,遥远貌。

(3)交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是唐王朝防吐蕃处。

(4)公家:犹官家。

(5)有程期:是说赴交河有一定期限。

(6)亡命婴祸罗:是说如果逃命,又难逃法网。唐行“府兵制”,天宝末,还未全废,士兵有户籍,逃则连累父母妻子。

创作背景

《前出塞九首》当作于天宝十载(751年)左右,一说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是一系列军事题材的诗歌。这个时期还是唐朝的生长期,伴随着生长期的,是唐朝在军事上的扩张期,朝廷上上下下的预估大多是乐观的,杜甫却对唐玄宗的军事路线不太认同。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30-36
  • [2]张忠纲 孙微 编选.杜甫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7-22
  • [3]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0
  • [4]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