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
离乱从头说,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亏杀我、一星星发!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
斩新换出旗麾别,把当时、一桩大义,拆开收合。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这话霸、只成痴绝!天地洪炉谁扇鞴?算于中、安得长坚铁!淝水破,关东裂。
作品简介
《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是南宋词人陈亮所写的一首词。上片是回顾宋朝屈辱的历史。这首词开头第一句“离乱从头说”似乎就有意提出人们早已忘却的往事,以引起回忆。下片是描写设想中的救国行动:若由弃疾带兵,定会出现“斩(崭)新换出旗麾别”的新局面。全词猛烈抨击南宋小朝廷苟安江左、屈辱事敌而致使华夏民族壮气消亡的现实,大声疾呼,表达了坚持抗战、统一祖国的正义主张,具有振聋发聩的巨大思想力量和悲壮雄豪的艺术美。
译文注释
译文
离乱(1)从头说,爱吾民、金缯(2)不爱,蔓藤累(3)葛。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4)观雪。亏杀(5)我、一星星发!涕出女吴成倒转(6),问鲁为齐弱(7)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8)。
天下为什么如此离乱不息,我们还是从头开始说吧。 病根就在于那种说爱百姓而不惜钱帛财货的冠冕堂皇的无耻叛卖,这样一来,治丝愈棼,情况就越发糟糕,纠缠不清了。人的脸色虽然越发脆嫩好看了,但奋发有为的壮气却消磨殆尽了。出使金国沟使臣虽然仪仗盛美,但无所成事,唯知借机去阴藤观赏雪景。自己盼望恢复,连头发都等白了。南宋向金国求和的现象是反常的,试问你宋朝因金的兴起而转弱的这种尴尬局面,到底何年何月才得改变?孔门有仲由这样的雄壮瑟音,实在是孔丘的荣幸。
斩新(9)换出旗麾别(10),把当时、一桩大义(11),拆开收合(12)。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13),这话霸(14)、只成痴绝(15)!天地洪炉谁扇鞴(16)?算于中、安得长坚铁!淝水破(17),关东裂。
我们现在应该打出完全不同的崭新的抗战旗帜来。把鹅湖之会时我们所商议的那桩大义反反复复地广予宣传阐述。只要我们据地振臂一呼,那么就会八方响应,奋起抗金的战斗呼声震撼藤河大地。可是这些却反成了人家笑为痴狂的话柄。国中无入主率、谋划恢复中原的宏业,犹如洪炉无入扇鞴‘样。想此中哪能有永远不化的顽铁。金国并非永远坚如铁板一块。只要君振臣励,上下齐心,努力共事恢复,那么就会有敌军破败,饥地分裂的大胜一日。
注释
(1)离乱:由于金统治者发动战事,致使人民转辗流离。
(2)缯:丝织品。
(3)累:缠绕牵连。
(4)冠盖阴山:冠盖:本指冠服和车盖,这里借指南宋使臣。阴山:今蒙古、宁夏一带。泛指中原群山。
(5)亏杀:辜负。辜负了我头上星星白发。意谓盼望北伐把我头发都等白了。
(6)涕出女吴成倒转:涕出女吴:春秋时,齐君怕吴国来攻打而流着泪把女儿嫁到吴国,希望吴国不要出兵。女吴:把女儿嫁给吴国,女是动词。成倒转:齐国本来强于吴国,所以这样说。这句说南宋向金国求和的现象是反常的。
(7)鲁为齐弱:《左传·哀公十四年》:“鲁为齐弱久矣!”这句是说鲁(南宋)弱于齐(金)的情况,何时能改变过来。
(8)丘也幸,由之瑟:语出《论语·述而》:“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又《论语先进》:“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丘:孔丘。由:仲由,字子路,孔子学生,性刚勇,弹起瑟来有“杀伐之声”。孔丘因此责备他为什么在孔门内弹奏。陈亮反用其意,鼓励、赞扬抗战的“杀伐之声”。
(9)斩新:同崭新。
(10)旗麾别:旗麾:旗帜。别:别树一帜。
(11)一桩大义:一桩:一件。大义:指抗金这一正义事业。
(12)拆开收合:比喻反复的加以说明。
(13)摇肢动骨:大显身手。
(14)话霸:话柄。
(15)痴绝:极端的痴心妄想。这是说作者向往北伐,奔走宣传,反被视为痴心妄想,传为话柄,受尽打击。
(16)扇鞴:扇:拉动。鞴:炼铁风皮囊。这旬是问天地这座大洪炉,是什么人在拉动那鼓风囊的呢?
(17)淝水破:指前秦苻坚于三八三年被东晋大败于淝水。
创作背景
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天,爱国者辛弃疾和陈亮在江西上饶会晤。二人在带湖聚首十日,又同游铅山鹅湖。他们纵谈天下大事,深入探讨救国抗战方略,之后依依话别,陈亮飘然东归浙江。这就是历史上传为佳话的“鹅湖之会”。这场聚会留给后人的,不但有关于高尚友谊的动人传说和激昂悲壮的爱国主义思想,还有辛、陈二公于事后因互相思念而命笔唱和的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瑰丽词篇。这首词即陈亮和词的第二首,大约写于淳熙十六年(1189)春天,是在接到辛弃疾答陈亮的第一首和词的同调词(“老大那堪说”)之后的再和之作。
文学赏析
上片回顾宋朝的屈辱历史,分析国势衰微的原因,对统治者的卑躬屈膝进行批判。
“离乱从头说,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几句中,作者有意提及人们已经忘却的往事,回忆自宋朝初始以来的屈辱外交。词人在此并没有对史实进行罗列,而是用“蔓藤累葛”四个字简单地映射这一段历史,对朝廷苟且偷安的罪责进行揭露。“爱吾民”三个字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统治者明明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偏安一隅,却把向敌国纳贡的屈辱行为说成是为了“爱吾民”。
在统治者一味投降的政策下,南宋之“壮气”消失殆尽,变得温顺脆弱,所以在面对金军的步步紧逼时,只有派汉使到金廷去求和。国势衰微,汉使在金廷本就饱受屈辱,他们的交涉自然也不可能取得任何胜利,只是陪金主到阴山打打猎,去观赏观赏北国的雪景而已。
“亏杀我、一星星发!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作者等白了头发,等到的却是这样不堪忍受的屈辱现实。他在此借用历史故事,正是为了表达其内心的愤慨。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由于畏惧处于南夷之地的吴国,忍痛把自己的女儿送去和亲;而鲁国也曾受强大齐国的欺负而不反抗,所以国势一天比一天衰弱。历史就像是一面镜子,今日统治者苟安,甘受凌辱,等待南宋王朝的将是什么样的结局,不得而知。
“问鲁为齐弱何年月”中,“问”不是疑问,而是质问。质问之后,词人重新振作,发出“丘也幸,由之瑟”的勇武之音。他认为,虽然现在举国都认为举兵北伐不是正确的决定,却幸好有你我这样的坚毅之人仍坚持不懈。
下片,词人开始针对如何救国展开设想。“斩新换出旗麾别,把当时、一桩大义,拆开收合。”陈亮设想,如果由辛弃疾带兵北上,定会一举成功,出现“斩新换出旗麾别”的崭新局面。两人在上饶相会时可能就已经商议过这个设想,此时是重新提起当时分析的情景。“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词人开始对投奔辛弃疾所带的抗金军队以后一展身手的情景进行设想,兴奋、期待溢于言表。
“这话霸、只成痴绝!”这一句语势一落千丈,作者残酷地指明这一切设想不过只是幻想而已,冷静中包含着无尽的痛苦和失望。一起一落之间,把一个满腔热血而又报国无门的末路英雄形象刻画出来。“天地洪炉谁扇鞴?算于中、安得长坚铁!”这两句是词人梦想幻灭之后的慨叹,人生犹如身处熔炉之中的铁,消熔殆尽不过是顷刻之间的事。“淝水破、关东裂”这六个字表达的是陈亮和辛弃疾的共同心声,他们二人都对英雄业绩充满向往和对胜利充满憧憬与渴望。
在这首词里,陈亮对朝廷苟且偷安,不肯举兵北伐,只一味拿金帛向敌国纳贡的行为进行批判,并尽情抒发郁于心中的愤懑和不满,其强烈的报国热情和爱国之心在词中显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