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雨》是北宋末南宋初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首联点出雨,说十日潇潇之雨,将炎热的夏天送走了。颔联两句离开雨说,而又是从雨中想出,其意境凄迷深邃。秋燕将南归,思念前迹,恍如一梦;梧桐经雨凋落,已与昨暮不同。颈联写诗人自己在雨中的感受。尾联宕开去说,在繁华浩穰的京城之中,自己只是“西风吹客衣”,言外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慨。诗人舍弃了一般诗人咏雨的常规,没有一句正面写雨势雨景,而是集中写人在雨中的感受。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2)归。

一连下了十天雨,带走了暑热,也送走了夏天。

燕子经年(3)梦,梧桐昨暮非(4)

很快,燕子就要南飞,它一去就要半年,梦中一定会思想着故居;窗外的梧桐,经受风吹雨打,叶片就要飘坠,每天都会变得不同。

一凉恩到骨,四壁(5)事多违。

雨后的凉意是多么地舒适,真使人感到恩深入骨;家徒四壁,眼前的每件事都令人颓丧,使人悲伤。

衮衮(6)繁华地(7),西风吹客衣(8)

繁华热闹的京城里,有多少人意气扬扬;只有我,独立在西风中,黯然销魂,任凭风儿吹拂着沾满尘土的衣衫。

注释

(1)潇潇:风雨声。

(2)祝融:传说中的火神,主夏季。这里指夏季。

(3)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4)昨暮非:意思是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5)四壁:用司马相如“家徒四壁”事,形容贫穷困厄。

(6)衮衮:众多,不绝的样子。

(7)繁华地:京城。

(8)客衣:指客行者的衣着。

创作背景

《雨》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年),时诗人闲居京师等候除官,心情十分抑郁,所以借对雨的吟咏,抒发失意的牢愁。

文学赏析

诗首联著题,写接连十天的风雨,送走了炎热的夏天。江西诗派的诗,精警灵动,不肯以平常语出之,看似平淡,实为老劲。这首诗的起句就很平稳老健。表面是写雨,而以“潇潇”形容,隐带风在内,因而驱走酷暑就成为必然;同时又以“祝融”代指夏季,活而不板。次联照理应该承上写风雨如何,却撇开一层,偏不写风雨,但又与风雨丝缕相关。穿雨双燕,雨打梧桐,是历来诗歌常常描写的题材,陈与义在这里也写燕与梧桐,不过避开了一般诗歌从正面写它们形态的手法,着重表达雨后两者给人产生的联想。诗说在风雨中,秋季来临,燕子将要南飞,一别经年,将对旧居形诸梦寐,雨滴梧桐,片片飞坠,一日之间将有不同。诗人藉燕与梧桐,写出自己的失落感,带出迟暮的感伤;因而他把自己与物相融合起来,燕梦旧巢,纯是虚语,实是诗人思燕,梧桐早暮不同,正是诗人情感在波动。这样,诗与上看似不接,实是情意的延续,分外凄凉感人。

五、六句,回缴首联,直写感受。说阵阵凉意使自己感恩不尽,家中贫穷,万事与心相违。在这里,境与情又浑和在一起,突出自己穷愁与牢骚。雨带来凉意,本是自然现象,居然令诗人感恩入骨;家徒四壁,却无人关怀,令人感伤。这两句,在造语上一直被作为江西诗派诗风的代表,写得意新语工,戛戛生造,看似对偶不工,但层层推进,无一陈言。所以宋刘辰翁评说:“此今人所谓偏枯失对者,安知妙意正在阿堵中。”在这失意的气氛下,诗推出尾联,却又宕开一层,说在繁华的京城中,诸公意气飞扬,各得其所,只有自己孤单无援,在西风的吹拂下,无限伤心。诗吸取了杜甫“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句意,但写得更加深沉含蓄。

诗是咏雨的,但舍弃了一般诗人咏雨的常规,没有一句正面写雨势雨景,而是集中写人在雨中的感受。即使用了燕子、梧桐二景物作点缀,也是为了衬托感情而设。所以清纪昀评说“其妙在即离之间”,认为可以匡治低手俗诗。诗在布局上也很有特点,每联中多成对比,盘旋深入,孤峭奇绝。陈与义对雨有独特的感受,元方回《瀛奎律髓》选写雨五律,陈与义的作品就有十九首之多。这些写雨诗,手法各不相同,或深稳清切,或趣味浓郁,都受到后人的称赞,这里选的更为其中翘楚。

作者简介

陈与义

陈与义

北宋末、南宋初诗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南渡后,召为兵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知制诰,官至参知政事。以诗著名,原属江西诗派。宋室南渡后,诗风有了明显转变,由描写个人生活情趣转而抒发爱国思想,由清新明净趋向沉郁悲壮。亦工词,其词意境与诗相近,有清婉奇丽的特点,而豪放处又接近苏轼。有《简斋集》《无住词》。

参考资料

  • [1]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第811-813页
  • [2]赵山林,潘裕民.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中西书局 .2009-10-1.第169-1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