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诗

黄河摇溶天上来,玉楼影近中天台。

龙头泻酒客寿杯,主人浅笑红玫瑰。

梓泽东来七十里,长沟复堑埋云子。

可惜秋眸一脔光,汉陵走马黄尘起。

南浦老鱼腥古涎,真珠密字芙蓉篇。

湘中寄到梦不到,衰容自去抛凉天。

忆得蛟丝裁小卓,蛱蝶飞回木棉薄。

绿绣笙囊不见人,一口红霞夜深嚼。

幽兰泣露新香死,画图浅缥松溪水。

楚丝微觉竹枝高,半曲新辞写绵纸。

巴陵夜市红守宫,后房点臂斑斑红。

堤南渴雁自飞久,芦花一夜吹西风。

晓帘串断蜻蜓翼,罗屏但有空青色。

玉湾不钓三千年,莲房暗被蛟龙惜。

湿银注镜井口平,鸾钗映月寒铮铮。

不知桂树在何处,仙人不下双金茎。

百尺相风插重屋,侧近嫣红伴柔绿。

百劳不识对月郎,湘竹千条为一束。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河阳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以写景为主要内容,引用大量典故,并且化用大量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通过奇诡多变的意象、纷繁的颜色、光影明暗的变化这些看似朦胧的画面和景象推进叙事,完成叙事的婉转反复,进而感伤自己所珍视女子被他人所弃的悲惨命运,生动地传达出作者悲伤、痛苦、愤懑、遗憾、同情的情绪。全诗语言工整典丽,风格奇幻瑰丽。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黄河(2)摇溶(3)天上来,玉楼(4)影近中天台(5)

黄河水波动荡从天上流泻而来,玉楼中的倩影靠近那中天之台。

龙头(6)泻酒客寿杯,主人浅笑红玫瑰(7)

你端着刻有龙头的酒壶向我举酒祝寿,伊人笑靥如红色的美玉。

梓泽(8)东来七十里,长沟复堑埋云子(9)

从洛阳到河阳,一路上经过长沟复堑,所埋葬的古来香骨就像云子石一样多。

可惜秋眸一脔(10)光,汉陵(11)走马黄尘起。

可惜仅与美人见了一面,秋水般的明眸摄人心魂,如今骑马路过故地,只见黄尘随马蹄扬起。

南浦老鱼腥古涎(12)真珠密字(13)芙蓉篇(14)

等待你的消息许久,像上岸的鱼垂涎欲滴。接到你的来信,字迹秀美,密密层层,思之如蜜。

湘中寄到梦不到,衰容(15)自去抛凉天(16)

信从湘中寄到了,但我无法梦见,十分可惜。因思念而消瘦容光的我,自离开后便渐渐靠近南中炎热之地。

忆得(17)蛟丝(19)小卓(18),蛱蝶飞回木棉(20)薄。

料想伊人在小桌上裁绸刺绣,在木棉枕头上绣蝶。

绿绣笙囊不见人(21),一口红霞(22)夜深嚼。

空有绣囊,不见吹笙之人。夜晚嚼断红色丝绒,孤独悲伤。

幽兰泣露新香死,画图浅缥(23)松溪水。

带露的兰花如在哭泣,伊人因幽怨而身亡,画图所用的颜料还飘荡在松溪水中。

楚丝(24)微觉竹枝高,半曲新辞写绵纸。

《竹枝》曲相较于楚地乐曲偏雅,写在绵纸上的半曲竹枝词还在。

巴陵(25)夜市红守宫(26),后房点臂斑斑红。

由湘中到巴地,夜夜守着红色的守宫砂,未曾得宠,一直郁郁不乐。

堤南渴雁(27)自飞久,芦花一夜吹西风。

堤南岸的渴雁已经独自飞了许久,一夜之间,西风吹尽芦花。

晓帘串断蜻蜓翼(28)罗屏(29)但有空青色。

薄帘已坏,就像是蜻蜓折断了的翅膀,青色的帷帐还在,却空无一人。

玉湾(30)不钓三千年,莲房暗被蛟龙惜(31)

三千年来不曾在玉湾垂钓,莲房却偷偷被蛟龙疼惜。

湿银(32)注镜井口平(33),鸾钗映月寒铮铮。

你的菱镜还在,鸾钗尚存,光色寒冷,映着月色,一片凄清。

不知桂树(34)在何处,仙人不下双金茎(35)

不知道嫦娥仙人现在何处?仙人不曾借铜柱下凡,永无还期。

百尺相风(36)重屋(37),侧近嫣红伴柔绿。

旧居屋顶上相风竿还在,附近依旧绿树红花。

百劳(38)不识对月郎,湘竹千条为一束。

伯劳不知道我的忧伤,对我悲啼不止,一束湘竹,千点泪痕。

注释

(1)河阳:在今河南省孟县西。古代为风流佳地。

(2)黄河:一作“黄龙”。

(3)摇溶:一作“摇落”,意为水波动荡。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玉楼:华丽的楼。可以指传说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也可以指妓院。《集仙录》:“西王母所居宫阙在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

(5)中天台:《列子》:“西极化人见周穆王,王为改筑宫室,其高千仞,名曰中天之台。”

(6)龙头:酒壶的壶嘴刻成龙头的形状。李贺《秦王饮酒》:“龙头泻酒邀酒星。”乐府《三洲歌》:“湘东酃醁酒,广州龙头铛。”

(7)玫瑰:美玉。司马相如《子虚赋》:“共石则赤玉玫瑰。”此以红玫瑰喻诗人所思念之人的笑口。

(8)梓泽:即石崇所居之金谷。戴延之《西征记》:“梓泽去洛阳六十里。梓泽,金谷也,中朝贤达所集,赋诗犹存,是石崇居处。”

(9)云子:云子石。纪昀曰:“云母亦称云子,古有以云母葬者。”

(10)一脔:指眸子。脔:切成小块的肉。

(11)汉陵:后汉诸帝皆葬洛阳近地,故曰汉陵。此谓其人有远行矣。《南史》:“梁末童谣云:‘不见马上郎,但见黄尘起。’”

(12)南浦老鱼腥古涎:暗用双鱼寄书事。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冯浩注:唐时有鱼子笺,且兼取鲤鱼传书。

(13)真珠密字:指书信字迹秀美,密密层层。密与蜜同音,有双关之意。

(14)芙蓉篇:谓信笺带有荷花香味。

(15)衰容:诗人自称。

(16)抛凉天:似言渐近南中炎热之地。凉天:即秋天。

(17)忆得:料想,想当然。

(18)小卓:即小桌。卓:一作“桌”“棹”,三者互通,

(19)蛟丝:鲛绡。此指白色透明的丝绸。蛟:一作“鲛”。

(20)木棉:此指用木棉制的枕头。

(21)绿绣笙囊不见人:此句谓空有绣囊,却不见吹笙之人。

(22)红霞:指红色丝绒,刺绣所用之丝缕。

(23)浅缥:淡青色,图画所用之颜色。

(24)楚丝:楚地的乐曲。《竹枝》:即竹枝词,乐府曲名。《乐府诗集》:“竹枝本出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俚歌鄙陋,那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词九章。”

(25)巴陵:此处泛指巴地,一作“巴西”。

(26)守宫:即守宫砂。《博物志·戏术》:“蜥蜴,或名蝘蜓,以器养之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治捣万杵,点女人支体,终年不灭,惟房事则灭亡,故号守宫。”

(27)渴雁:诗人自谓。

(28)蜻蜓翼:比喻薄帘。

(29)罗屏:帷帐。

(30)玉湾:与玉川、玉溪同义,指清澈的河水。

(31)莲房暗被蛟龙惜:此句谓自己所怜惜的人却被他人占有。

(32)湿银:谓镜面反射出的寒光。

(33)井口平:镜面无人影,如井口之平。

(34)桂树:指月中桂树。

(35)金茎:铜柱。《汉武故事》:“帝作金茎,擎玉杯,承云表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班固《西都赋》:“擢双立之金茎。”

(36)相风:相风竿,古代的风向器。一种名向风乌,竿首作盘,盘上作木乌三足,风来乌转,回首向之,以辨风向;一种名向风旌,挂五色旗于竿头,视旗之所向,即知风向。

(37)重屋:高层楼房。

(38)百劳:伯劳,亦作博劳,食虫益鸟。

创作背景

《河阳诗》这是一首悼亡诗。一般认为,此诗悼亡的对象是昔日相识于河阳,后为人后室,怨思亡故的女子。

文学赏析

《河阳诗》这是一首将李商隐奇幻瑰丽的文风体现得淋漓尽致的悼亡诗。诗人运用多个历史典故,化用大量唐人诗句,以奇诡多变的意象、纷繁的颜色、光影明暗的变化,通过这些看似朦胧的画面和景象推进叙事,完成叙事的婉转反复,进而感伤自己所珍视女子被他人所弃的悲惨命运,痛恨自我的无能无力,将悲伤、痛苦、愤懑、遗憾、同情这些复杂的情绪生动准确地传达出来。

起四句追忆昔日河阳相识、泻酒祝寿、浅笑嫣然的场景。首句化用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句,点题“河阳”,虽豪迈壮阔不及李白诗,但以“天上来”对“中天台”,渲染浓重的道家仙话色彩,而入仙鬼之境,亦真亦幻,因此记忆中的伊人仿若仙子,所居之处恰似玉楼。

“梓泽”四句叙述自洛阳到河阳沿途所见长沟复堑、坟墓累累之景,想起从前鲜活可爱的丽人如今也在某个坟墓之中,天人永隔,不禁回忆起初见时顾盼明眸场面,而如今唯有黄土扬尘,对比强烈,营造凄冷荒凉的氛围。经年一别,竟成永诀,诗人的遗憾与后悔都凝在“可惜”二字。

“南浦”四句,回忆当初别后,彼此思念、互道衷肠之事。“南浦”点出离别,“湘中”点明其人所在。“真珠密字芙蓉篇”之“密”,一语双关,既指书信细密,也指字里行间的柔情,让人内心甜蜜。“寄到梦不到”语出新奇,情绪转悲,不仅现实中无法相见,竟然连梦中都不曾相见,失望、悲伤到了极点。

“忆得”四句承接“南浦”四句而来,想象所思念的人也正在思念着自己,百无聊赖,以彼之寂寥,写己之思念与担忧,此亦是义山诗的常见写法。虽是虚写,但场景描写细致,人物动作和心理勾勒到位,因而十分鲜活。

“幽兰”四句写伊人死后场景,呼应“长沟复堑埋云子”一句。“幽兰泣露新香死”化用李贺“芙蓉泣露香兰笑”,一“死”一“笑”,表达截然不同的意境和情感色彩,以幽兰泣露,才散发出香味,便以夭亡的景象比喻伊人香消玉殒,刻画美丽被毁后的触目惊心。斯人已去,陈设却如常,只是那“半曲新辞”再也无人谱完,流露出诗人深切的痛惜之情。

“巴陵”四句写自己所珍视之人,被人弃若敝履,自己却只能求而不能,眼睁睁看着西风来临,芦花吹尽。“渴雁自飞”写出了诗人的孤寂、凄凉,一夜西风喻人生爱情及人生之路阻碍重重,前行无路。

“晓帘”以下写此次重访其人故居所见所感。“晓帘串断蜻蜓翼”一句,诗人将没有生命的薄帘,比作有生命的蜻蜓,暗示诗人对此的特殊情感,爱屋及乌。帘幕已“断”,暗示许久无人居住,故舍凄凉,诗人的沉痛可想而知。“玉湾不钓三千年,莲房暗被蛟龙惜”笔墨宕开,仿若在时间长河中守护了千年,暗含求之不得之义,对伊人所遇非人的遗憾和怨恨。“湿银注镜井口平,鸾钗映月寒铮铮”渲染寒冷凄清的氛围,通过镜子、鸾钗尚存,反衬其人不再的悲惨事实。“不知桂树在何处,仙人不下双金茎”一句,笔调瑰丽凄美,想象其升入仙界,哀伤永无归期。后四句情景交融,目睹熟悉之景,想起种种往事,诗人止不住痛哭流涕。“湘竹千条为一束”化用娥皇女英“湘妃竹”典故,既切地名,亦切悲痛情绪,工整典丽。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七律圣手)

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 [1]田秀丽解译.李商隐诗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20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