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作品简介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是唐代诗人岑参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写得苍凉悲郁,格调高远,深衷浅貌,句平意远,脱弃繁缛而丰华古韵,天然呈现。全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以及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慨。
译文注释
译文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5)。
作过几任郎官便已白头,自从来到州县已过五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6)。
别说圣明君主长不任用,怎奈天下百姓令人生忧!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7)。
看那人间岁月好似流水,客舍之中又见秋风飕飕。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8)。
不知满腹心事向谁倾诉,空听江上蝉声吵嚷不休!
注释
(1)客舍:旅馆。
(2)两省:唐时中央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此指中书、门下两省。
(3)旧游:旧友。
(4)幕:指剑南节度使幕府,治所在今成都。
(5)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说自己五次出任郎官便已年老,自从出任刺史以来,也已五年了。岑参自广德元年(七六三)至永泰元年(七六五),曾先后五次出任郎官。这里说“三度”是言其为多数,且不与下文“五”字重复。出守,出任地方官,指作嘉州刺史。五经秋:经历了五个秋天,过了五年。三度为郎:岑参曾五次为郎:祠部员外郎(礼部)、考功员外郎(吏部)、虞部员外郎(工部)、屯田员外郎(工部)、库部员外郎(兵部)。三为虚数。白头:诗人此时五十四岁。
(6)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意思是不要说皇帝长久不重用自己,百姓尚未安宁又怎么办呢?说自己关心的不是作官,而是济世。那(nuó):奈何的合音,对······怎么办。未休:未得安宁。莫言:不必说。其那:怎奈。未休: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7)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说岁月如流,秋日又至。
(8)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说满腹心事不知向谁倾诉,只有江上蝉叫伴着自己。空:徒然。
创作背景
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为词人的写怀之作,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
文学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自叙平生。“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诗人本有济世之志,“为郎”和“出守”在诗人看来是难以施展抱负的。“便白头”说时光之快,有“功业悲后时,光阴叹虚掷”的意思。其中包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以沉重的叹息引起全诗。
诗的次二句承首联倾诉平生感慨。“长不用”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叙用,更主要的还是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对“圣主”,诗人不能无怨,对“苍生”,诗人不能不忧,格调更为沉重。
第五、六句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则是“悲秋”。对春光而兴叹,见秋风而生悲,看似悲叹时光流逝,实则悲叹壮志未酬、平生失意,从而转出正意。
诗的最后两句为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时至暮年,处境维艰。“穷苍草转深,闭门日将夕”(同上),满腹心事,无处倾诉,虽有江上蝉声满耳,却不仅不能排遣思绪,倒反更引出无穷愁烦,恰烘托出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诗歌遂在这种更为凄切沉重的情调中结束。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这首诗向故友倾诉情怀,概括了诗人的一生,尤其突出了晚景的凄凉,实为追悼平生之作,写得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真实地传达出一个关心国事却有志难展的封建文人暮年的沉重悲哀。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唐)岑参著,岑参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118页
- [2]萧枫,桑希臣编,唐诗宋词元曲 一,线装书局,2002.01,第357页
- [3]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第3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