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散关晨度》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抒写作者经过大散关时看到的景象与感受。前六句描绘了巍峨高耸的关山、路边的巨壑和重叠的建筑,表现了边关的险要;末二句点明自己入蜀非为求官,实际是对自己前此一年被逐出沛王府因而失官的愤激之语。全诗属对工整,气势宏伟。
译文注释
译文
关山(2)凌旦开(3),石路无尘埃。
关山随着日出展露了真面目,石子路上清新洁净没有尘埃。
白马高谭(4)去,青牛真气来。
我骑着白马长啸着离开散关,看见仙人乘着青牛迎面而来。
重门(5)临巨壑(6),连栋起崇隈(7)。
重重深门之外便是万丈深壑,幢幢房屋随着山势婉转连绵。
即今扬策度(8),非是弃繻回。
今天扬策出关并非立志从戎,不敢学终军誓做高官才回来。
注释
(1)散关:又名大散关。因地处大散岭,故名。
(2)关山:指散关。散关扼控大散岭入蜀之路,故称。
(3)凌旦开:早晨打开关门。凌旦,犹平旦,即早晨。
(4)谭:同“谈”。
(5)重门:层层叠叠的门户。
(6)巨壑:大山沟。
(7)崇隈:高山。隈,山弯曲处。这里写出散关地势的险要。
(8)扬策度:扬鞭而过。策,马鞭。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高宗总章二年(669)王勃赴蜀途中经大散关时。王勃《入蜀纪行诗序》云:“总章二年五月癸卯,余自常(长)安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径,超元溪,历翠阜,迨弥月而臻焉。”
文学赏析
这首诗表现作者经过边关时看到的景象。“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凌旦”点明题中“晨”字。一个“开”值得玩味,既传神地写出破晓日光照射出山峦,又有作者骑马景随步移的动感。早晨的世界是清新的,石路上都没有尘埃,可以发现诗人心中崇尚自然和道仙的痕迹。这一点在后四句中更加明显。
“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清晨扬策,白马长啸于清漉的石路,昂扬的气势顿现眼前。“白马”关乎盟誓,与下文的“非是弃繻回”遥相照应。对句“青牛”“真气” 是道家语。作者出关竟然幻觉感到遇见了仙人,富有诗情画意。
“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重门、连栋属于官家的建筑,而巨壑、崇隈属于自然的宏伟。连接“重门”与“巨壑”、“连栋”与“崇隈”的词语分别是“临”和“起”。“临”字足见险危陡峭,令人惊悚;“起”字则将人景融入自然之景,将近处连入远处。诗人是用险景勾勒出自己内心的慷慨激荡。无论前路多莫艰险,一定笑脸面对。
“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二句用《汉书·终军传》的典实。终军过关时摔下返回时作信符的丝繻,表示如果地位不显达就不会过此关,志在建功立业,得高官而归。而王勃则是要表达自己不思做官的思想,所以反用了这一典实。弃繻是立志,从戎或者是求仙,对他而言,是一致的。
全诗描绘了早上边关的图景,有巍峨高耸的关山,还有路边的巨壑和重叠的建筑,将边关的险要表现了出来,气势宏伟。面对这样的险途,诗人并不怕,而是勇往直前,能体现广阔的胸怀和积极昂扬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