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壁画马歌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歘见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题壁画马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为韦偃所画的马图所作,展现了诗人与韦偃之间深厚的友情及艺术上的相互赏识。全诗通过叙述韦偃在离别前为杜甫作画的过程,高度赞扬了韦偃画技的高超,并借画中的骏马寄托了诗人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及对忠良之士的深切期盼,展现了杜甫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此诗虽为古体诗,但结构严谨,层层递进,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是题画诗中佳构。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韦侯(1)别我(2)有所适(3),知我(4)画无敌(5)

韦君向我告别说要到别处去,他知道我怜爱他,称赞他的画无人能比。

戏拈(6)秃笔(7)骅骝(8),歘见骐驎(10)出东壁。

就随手拈起秃笔挥扫画幅骅骝图,两匹骐驎宝马立刻出现在东壁。

一匹龁草(11)一匹(12)坐看(13)千里当霜蹄(14)

一匹在吃草,一匹在长嘶,看来就要在千里霜雪上放蹄奔驰。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在这危难时刻哪里能真的得到它们,它们能和人同生,也能和人共死。

注释

(1)韦侯:指韦偃。京兆人,唐代画家,善画马。

(2)别我:向我告别。

(3)有所适:要到某一地方去。适,往。

(4)怜:喜爱。

(5)画无敌:指韦画之精妙,世无匹敌。

(6)戏拈:随意取出。

(7)扫:挥笔立成。

(8)骅骝:一作“华骝”,周穆王八骏之一。意即赤色的好马。《史记·秦本纪》:“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穆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

(9)欻见:欻忽,如火光之一闪,言迅速。

(10)骐驎:传说中的一种瑞兽,这里是喻良马。

(11)龁草:吃草。龁,咬,嚼。

(12)嘶:啼叫。

(13)坐看:眼看,马上。

(14)霜蹄:《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此指奔跑着的骏马。

创作背景

乾元二年(759)腊月,杜甫到达成都。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下,于第二年(上元元年,760)暮春,在成都的郊外浣花溪建成草堂,结束流浪颠簸的生活,暂得安居。韦偃是唐代的画马名家,大概在安史之乱后,他也流落到了成都,与杜甫结识并成了好朋友。上元元年秋天,韦偃有事要离开成都,临走时专程到杜甫的草堂去辞别,他知道杜甫喜欢他的画,在壁上画了一幅马图。杜甫以满腔的激情,特意作了这首《题壁画马歌》。

文学赏析

唐代人喜欢在墙壁上题诗、作画。这首诗就是为壁上的韦偃画马图而题写的。前两句写诗人与韦偃的友情,从而交待出创作这画的由来。韦偃此时要离别杜甫往别处去,而他知道杜甫很喜爱自己的画。于是,登门告别者(画家)在主人(诗人)的居室墙壁上作画。诗人赏识画家,画家知之,可见两人为知己知心。“同是天涯沦落人”,何况两人相逢又相知,友谊更深,惜别之情更重。深情雅兴,令人欣羡。诚然,画家作画的事,在这开头两句诗里并未提到,但“知我怜君画无敌”一句,便使作画之举成为情理中事,呼之欲出了。诗的起笔之妙,妙在于此。

三、四句写作画当时的情景。韦偃熟悉马、善画马,所以为杜甫画的也是千里马。诗写得很细,第三句主要通过画家作画时动作、神态,赞扬其“画无敌”。说“戏拈”,是形容韦偃拿笔轻松,毫不费力,画艺纯熟。说“扫”骅骝,是指韦偃运笔自如,挥洒痛快而有力。第四句以顷刻画出,神速成画,画马传神赞扬其“画无敌”。“数见”形容作画之迅速,忽然之间画好了。“扫骅骝”而“骐驎出”,良马名称灵活变化,与突出其神骏不凡是一致的。一个“出”字用得绝妙,似说画出墙上又似说马出壁上,以假为真,真假莫辨,益见韦偃“画无敌”。以作画过程和结果,高度赞扬了韦偃艺术造诣之高,具体表现了“画无敌”,诗笔遒劲有力,可与韦之画笔相比。诗画相谐,可见两人相知之深。

五、六句承“骐鳞出东壁”而写画面上的马。第五句,一匹马正低头吃草,一匹马仰首嘶叫,姿态各异,丰富了画面。韦偃深得以少总多之法,常画两个不同形态的马(如《双骑图》)、松(《双松图》)借以表现各种形态。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载,韦偃居闲尝以越笔点簇鞍马人物,“或腾或倚,或龁或饮,或惊或止,或走或起,或翘或跂”,“千变万态”。韦偃给杜甫临行留画,时间仓促,无暇设计更多姿态,但取两匹,一俯一仰,一龁一嘶,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有绘声绘形之妙,确是无敌之画。第六句写马由形入神,说画中骏马的霜蹄。这既是画中之马,也是诗人心中之马,总之都是诗人观画所得,就画面说起。

七、八句写诗人观画后的感慨:现在正是国家时局危难之际,哪里能够真正得到这样的良马,与人共生同死呢!在《房兵曹胡马诗》中,诗人说“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正与此诗一样,都是借咏马寄托了渴望得到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之情。从忧时忧国中可见杜甫爱国思想深沉而强烈,忧国之思,报国之志已渗透到他日常生活之中,他无时无刻无事不想到国家时局,观马图也不忘忧国、报国,难能可贵,确是杜甫爱国情怀的本色。题画诗的议论,得之画中又发之画外,不拘于画面,而是从画上生发开去,由画中跳出画外,更深一层地发感叹,这是杜甫题画诗议论的一个特点。画能令诗人生此遐想,也见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题壁画马歌》这首诗虽然采用了整齐的七言八句的形式,但就律诗的用韵、属对规律看,它不是七律,而是一首七古。全诗一气呵成,承接自然紧凑,融叙事、抒情于一体。三、四句中的“骅骝”“骐驎”,指的是同一事物——千里马,或认为这显得犯重,颇涉语病。这种现象固然无须称赞,但这两句所写各有侧重:一就画家作画而言;一从观画者——诗人自己一面着笔。表现内容决定词语的选用,这也就不足为病。何况,还是一首古体诗,本来就没有过多苛细的要求和限制。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 [1]孙建军.全唐诗选注.北京.线装书局.2002.1826
  • [2]杜甫.杜甫草堂诗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28-29
  • [3]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55-156
  • [4]周积寅.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169
  • [5]周蒙.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4).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232-233
  • [6]邓绍基.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 杜甫.大连.大连出版社.1997.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