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湖石记

汾湖石者,盖得之于汾湖也。其时水落而岸高,流涸而崖出。有人曰:湖之湄有石焉,累累然而多,遂命舟致之。

其大小圆缺,袤尺不一。其色则苍然,其状则崟然,皆可爱也。询其居旁之人,亦不知谁之所遗矣。岂其昔为繁华之所,以年代邈远,故湮没而无闻耶?抑开闢以来,石固生于兹水者耶?若其生于兹水,今不过遇而出之也;若其昔为繁华之所湮没而无闻者,则可悲甚矣。想其人之植此石也,必有花木隐映,池台依倚,歌童与舞女流连,游客偕骚人啸咏。林壑交美,烟霞有主,不亦游观之乐乎?今皆不知化为何物矣。且并颓垣废井、荒涂旧址之迹,一无可存而考之,独兹石之颓乎卧于湖侧,不知其幾百年也,而今出之,不亦悲哉!

虽然,当夫流波之衝激而奔排,鱼虾之游泳而窟穴,秋风吹芦花之瑟瑟,寒宵唳征雁之嘹嘹,枪烟白露,蒹葭无际,钓艇渔帆,吹横笛而出没;萍钿荇带,杂黛螺而萦覆,则此石之存于天地之间也,其殆与湖之水冷落于无穷已耶?今乃一旦罗之于庭,复使垒之而为山,荫之以茂树,披之以苍苔,杂红英之璀璨,纷素蕊之芬芳,细草春碧,明月秋朗,翠微缭绕于其巅,飞花点缀于其岩。乃至楹槛之间,登高台而送归云;窗轩之际,照遐景而生清风。回思昔之啸咏,流连游观之乐者,不又复见之于今乎?则是石之沈于水者可悲,今之遇而出之者,又可喜也。若使水不落,潮不涸,则至今犹埋于层波之间耳。石固亦有时也哉。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汾湖石记》是明代叶小鸾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充满了作者的理想和幻想。文中只有第一段是实景实写,而其余两段则是想象居多。无论是对汾湖石来历的猜测还是对它当年所处繁华环境的想象,无论是对石头处于水中凄清环境的渲染还是对它“罗之于庭”的铺写,都充分显现了作者感性的一面。在文中,那苍苔纷披,红英璀璨,细草春碧,明月秋朗,飞花点缀,高台送云,人物流连的景象,正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理想的勾画和摹写。

文学赏析

中国自古就有爱石如命的人,宋代书法家米芾就是其中之一,他曾对自己心仪的奇石行跪拜礼,并呼之“石兄”。江南才女叶小鸾也是一位爱石之人,她虽然没有什么夸张的言行,但也在一堆“其大小圆缺,袤尺不一;其色则苍然,其状则崟然,皆可爱也”的汾湖石上抒发了自己的少女情怀,写出了《汾湖石记》这篇妩媚婉细、旖旎多姿的文章,赋予了汾湖石独特的内涵,体现了她的才情与智慧。

叶小鸾是一位感情丰富、颇富哲思的女子,她在汾湖石上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悲喜之情。她能于汾湖石中看出历史的沧桑、人世的风雨和人类的命运,追溯石头的来历与命运,正是由于她理性的思考和哲理的分析。

这篇文章充满了作者的理想和幻想。文中只有第一段是实景实写,而其余两段则是想象居多。无论是对汾湖石来历的猜测还是对它当年所处繁华环境的想象,无论是对石头处于水中凄清环境的渲染还是对它“罗之于庭”的铺写,都充分显现了作者感性的一面。在文中,那苍苔纷披,红英璀璨,细草春碧,明月秋朗,飞花点缀,高台送云,人物流连的景象,正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理想的勾画和摹写。

作者有着坚定的信念,她相信“石固亦有时也哉!”她认为,只要是有价值的石头就一定会被发现的,只要是有才华的人就一定会得到重用的,而生活也是美好的。然而,她却年仅十七岁就离开了人世。她借汾湖石写出了生命的哲理、人世的智慧、历史的背景和山水的广阔,并把石头当成了和自己心灵相通、倾诉衷情的朋友。

作者简介

叶小鸾

叶小鸾

明末才女

叶小鸾(1616—1632) ,字琼章,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文学家叶绍袁、沈宜修幼女。貌姣好,工诗,善围棋及琴,又能画,绘山水及落花飞蝶,皆有韵致,将嫁而卒,有集名《返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