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鹄歌
悲夫黄鹄之早寡兮,七年不双。宛颈独宿兮,不与众同。夜半悲鸣兮,想其故雄。
天命早寡兮,独宿何伤。寡妇念此兮,泣下数行。呜呼哀哉兮,死者不可忘。
飞鸟尚然兮,况于贞良。虽有贤雄兮,终不重行。
作品简介
《黄鹄歌》是战国时期鲁国诗人陶婴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见景生情,以单飞的黄鹄为喻,诉说自己守寡的苦恨和不忘故夫、终身守寡的素质,深切感人。
译文注释
译文
悲夫黄鹄(1)之早寡兮,七年(2)不双(3)。宛颈(4)独宿兮,不与众同。夜半悲鸣兮,想其故雄(5)。
黄鹄早寡多么悲伤啊,整整七年再不与雄鸟一起来往。它掉转长颈独自栖息啊,不愿同其它黄鹄聚在同一个地方。夜半响起那悲惨的鸣叫声啊,那是对已死雄鸟的思量。
天命早寡(6)兮,独宿何(7)伤。寡(6)妇念此兮,泣下数行。呜呼哀哉兮,死者不可忘。
上天注定早寡的命运啊,单栖独宿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寡妇想到这里啊,眼泪纷纷洒落了好几行。哎嗨多么悲哀啊,对于死者应该永远记在心上。
飞鸟尚然兮,况于贞良(8)。虽有贤雄兮,终不重行(9)。
飞鸟尚且能够做到这一点啊,何况对于注重操守的万物中的灵长。尽管有杰出的好男儿求亲啊,我绝不会与他同行于人生之路上。
注释
(1)黄鹄:鸟名,即天鹅。
(2)七年:一作“十年”。
(3)不双:一作“不双飞”。
(4)宛颈:脖颈回弯。
(5)故雄:原来的配偶。
(6)寡:女无夫,这里指雌性黄鹄丧偶。
(7)何:多么。
(8)贞良:贞操自守而善良的人。贞良一作贤良。
(9)重行:一起在天空成行飞行,这里指男女结为夫妻。
创作背景
据《烈女传》记载,作者年轻丧偶,靠纺织为生,独自抚育幼儿,因无兄弟,生活艰难。有人听说她志性高尚,有道义,准备娶她为妻,她得知后,唱了这首歌,以示贞节。
文学赏析
《黄鹄歌》这首诗可分为三部分。
开头六句是诗的第一部分,借孤栖独宿的黄鹄自喻。女主人公设想所见的黄鹄,是一只七年前即已失去配偶的雌鸟。诗中描述这只“年青守寡”的雌鸟,每当入夜时分,便把长颈转向一边,远离同伴独自栖息。到了夜半,想起已故世的伴侣,不禁悲从中来,发出凄惨的叫声。以上六句,句句说黄鹄,也是句句在说自己;“七年不双”、“想其故雄”等,无不是在借黄鹄以演绎自身的痛苦和不幸。
从“天命早寡兮”开始的六句,是诗的第二部分,转而直接说自己。既然是“天命早寡”,也就是命中注定,那么“独宿何伤”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是理智之言,是听天由命的自我宽解之词。而在感情世界里,想到自己的“早寡”与“独宿”,又不免要“泣下数行”。“呜呼哀哉兮,死者不可忘”二句,则又是向理智的复归,表示要从一而终,牢记住死去的亲人。经过这样反反覆覆的抒情写意,重点落到了“死者不可忘”即坚持守节这一点上。
结尾四句为第三部分,概括前两部分的意思,将篇旨归结到决不改嫁这一层意思上。这是“独宿何伤”、“死者不可忘”的思想认识的进一步的深化。女主人公的视角,仍然是以鸟作比,既然早寡的黄鹄尚且能不忘故雄,那么自己作为有着贞洁节操和美好品德的人,就更要不忘故夫、坚持名节了。最后两句,以假设的让步复合句表示自己终身不嫁的决心:即使对方是一位优秀杰出的男子,自己也决不会和他走到一起去的。
这首《黄鹄歌》提倡的是女子守节。全诗意脉的基本逻辑关系是:鸟类尚且懂得“守寡”。何况是“贞良”的女人呢。“贞”与“良”在句中是并列结构,“良”指人的良知,“贞”则专指女子的德行操守。诗中是把“贞良”、尤其是“贞”这一窒息人性的封建道德观念作为肯定性的社会道德标准来遵奉的。此诗所宣扬的,近看似在写出一位自尊自强的女性,剥进一层看,却是在为女子守节这一封建道德张目,其思想内容是不值得肯定的。至于从艺术的角度着眼,比喻的成功运用、深情与浅语的和谐统一等特色还是相当鲜明的。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周成华.先秦文学观止.长春市.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10-11页
- [2]李金善 张佳祺.骚体诗选.保定市.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2-3页
- [3]仉凤峨.历代女性诗词曲精粹.昆明市.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3-4页
- [4]姜亮夫.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966-967页